趙啟正:政協最大的權力是話語權

時間:2010-02-26 13:44   來源:中新網

  有人問“中國政協有什麼權力?”趙啟正給出答案:“政協最大的權力就是話語權。”

  延續去年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的成功經驗,中國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趙啟正25日在此間與媒體茶敘,暢談政協職能與作用。

  政協話語權很大

  經歷60多年的發展,中國全國政協已經發展成為涵蓋8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團體、56個民族、5大宗教、34個界別以及2000多名政協委員的政治組織。趙啟正指出,政協委員們文化程度較高,閱歷較豐富,有著各自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政協發揮著智囊的作用。

  “政協的意見,執政黨重視,政府重視,民眾也很重視。” 趙啟正指出,政協本身不是立法機構、行政機構,是政治協商機構。在國家重大政策、重大人事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協商討論,如政協委員曾通過提案提出西部大開發、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邊疆人民幣匯率兌換機制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議。

  同時,委員擁有民主監督的權利,且“沒有人能妨礙我們這樣做”。趙啟正認為,政協的話語權很大,此外因為委員的代表面很廣,政協反映的問題也具有較廣泛民意基礎。

  “政府外交+公共外交=整體外交”

  趙啟正曾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被譽為“中國政府的公關總管”,轉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後,趙啟正成為“公共外交”的著名推動者。

  “政協可以和國外政府、官員、黨派、各界人士,進行廣泛交流。政協對外交流的代表團有駐各國前任大使、國際政治專業教授、作國際貿易的企業家等。”

  趙啟正説,政協不代表政府簽雙邊協定,發表聲明,但這種交流是廣泛的,既表達中國國情、“我們的主張”,又傾聽對方的意見。

  “這是政協外事委員會三年以來,很努力表達的意見,也使之成為中國國策”,他認為,其核心概括而言就是“政府外交+公共外交=整體外交”,而“公共外交表達得更細膩,更深刻和更多元化”。

  外界對中國民主理解不夠

  年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均備受矚目。趙啟正以此為例,談起中國的民主模式。

  他説,在中國,一件大事常上下協商,反覆論證。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就廣泛徵求人民代表、民眾、民主黨派意見,也經過政協協商。

  趙啟正強調,“這種民主是協商的”,“如果認為中國與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民主模式不一樣,就説中國不民主,而不是不一樣的民主,這是對我們理解不夠,也是我們自己對自己説明得不夠。”

  趙啟正還透露,今年政協新聞發佈會由於記者關注度高,參訪人數眾多,將史無前例地移師北京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