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勳呼籲加強貧困山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時間:2010-03-12 13:2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李忠將、何雨欣)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區遭遇了嚴重旱災,特別是一些貧困山區,農民生産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來自貧困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銅仁地區地委書記廖國勳呼籲,國家應加大對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打破貧困山區發展瓶頸。

  廖國勳説,2006年水利部、貴州省政府在貴州銅仁地區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利扶貧試點,通過大規模實施水利工程,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增加了14萬畝,旱地有效灌溉面積增加了18萬畝,每人平均有效灌溉面積從試點前的0.36畝提高到0.45畝,每人平均保灌面積從0.24畝提高到0.35畝。

  水利扶貧項目對抗禦旱澇災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去年7月至9月,銅仁地區出現嚴重的夏秋連旱,與旱情嚴重的2005年相比,儘管持續乾旱的天數超過2005年10天左右,但受旱總面積約130萬畝,比2005年的206.8萬畝減少近78萬畝,減少糧食損失20萬噸,僅此一項水利工程抗旱效益為4億元左右。在人畜飲水方面,去年最旱時困難程度分別為比2005年下降近30%。

  廖國勳説,通過3年的水利工程建設,全區呈現出有工程水源保證的地方豐收、無水利工程依託的地方遭受損失的局面,試點規劃區內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了7萬人。

  但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加之長期的落後和貧困,工程性缺水仍然是貧困山區當前面臨的嚴峻現實。

  廖國勳説,從今年旱情來看,銅仁地區仍然有78萬畝農田受災減産,涉及到100多萬人受到減産影響,佔全區農業人口的28%;灌溉水源工程和灌區建設仍然是一個較大的薄弱環節。旱情再次暴露了山區水源工程少、灌區不配套,難以抗禦大旱的窘況。

  為此,廖國勳呼籲,針對貧困地區底子薄、經濟基礎差的實際,國家應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防洪抗旱減災體系,解決貧困地區飲水灌溉問題,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水利基礎。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