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結合格力實際情況談民生

時間:2010-03-09 09:07   來源:新華網

  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為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新華網 丁向峰 攝

  新華網消息 2010年3月8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在大會開始前,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董明珠接受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記者專訪。

  主持人:非常感謝董明珠總裁今天來到我們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在人民大會堂的演播室。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首先在這裡祝您節日快樂。

  董明珠:謝謝。

  主持人:在過去的一年中,格力集團可以説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企穩回升而逐漸走出了危機,而且,可以説是在中國的行業當中起到了一個排頭兵的作用。您作為一個格力集團的掌舵者,在過去的一年當中,您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是如履薄冰、運籌帷幄還是未雨綢繆?

  董明珠:我覺得,應該是更具有挑戰。在這個挑戰過程當中,實際上對我們很多的企業來講,在面對金融危機這樣一個突發的外部的困難的時候,不僅是企業自身要去努力,同時也得到整個一個共同團結起來奮鬥的一個場景。比如説中央政府一直都很關注,出臺了很多的政策拉動內需,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我覺得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主持人:那在這一年當中,如果讓您去總結一下您所面對的、曾經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和得到的最大的收穫,在您心中分別是什麼?

  董明珠:我覺得,過去很多企業的關注點是在只要賺錢就行。但是這次金融危機可能讓更多的企業真正深刻領會到,中央政府一直長期以來要求企業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意義。那麼格力電器這麼多年來,一直也堅持自主研發的道路,不依賴於別人的技術,而是依賴自己的創造技術在市場上競爭。

  主持人:我看到格力新一期的廣告提出了四個字——“核心科技”。

  董明珠:對。

  主持人:應該也是您的這種理念的一個體現吧?

  董明珠:應該是一個總結,因為我們這十幾年,一直在堅持走專業化的道路,就只做空調,也就是説,做只跟空氣有關的産品。

  主持人:格力集團其實讓我們覺得在有些方面有些另類、特殊。一般的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和程度之後,它會尋求一種多元化,它會往不同的領域去發展,但是格力集團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專注做自己的空調産業。當初是怎麼做出這麼一個決策的?因為現在來看,這個決策是很成功的。

  董明珠:因為我覺得任何一個行業,它都必須有一個領先的地位。那麼你領先要有條件,你領先不是簡單的一個大就是領先,你必須要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個競爭力包括了幾個方面,一個就是自我的技術,一個是自有的品牌,還有就是我們自主創新,所以我覺得缺一不可。那麼在這麼多自主裏面、自由裏面,我們堅持了一個專業化的時候,我覺得這時候更加凸顯的是人才的培養,格力電器就遵循這一點,堅持走下來。而且最關鍵的,專業化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它不是市場的挑戰,它是企業自己跟自己的一種挑戰。

  挑戰就使你沒有退路,甚至於我們,因為你多元化,可能我們就是在不同時期,遇到困難的時期,覺得退一步,這個很困難,算了,我不做了。然後可能我就改換一個,那麼這樣,對企業短期內好像是不會有什麼風險,但是我認為長期來講,還是應該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專業化呢,它挑戰性太強的時候,讓我們時時刻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那麼這個警惕就是什麼呢?就是你的任何一個産品,不是你説了算,是消費者説了算,你要時刻牢記這一點。

  我們要站在一個新的起點,用更苛刻的要求來要求我們自己的産品品質。所以説格力這幾年一直是遵循著消費者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

  主持人:其實您剛才的話已經告訴我們,格力在過去的這些年中,包括在去年的經濟危機當中,如何走出危機的一個成功的訣竅。其實通過格力,我們也能看到國內的其他企業,比如説在格力走向國際、走出陰影的同時,國內還有很多企業,仍然在危機中徘徊,甚至是消亡。對於這些企業,我知道格力在去年的家電下鄉當中佔有份額非常大。但是與格力來對比,其他的企業可能成績不是很好,對於這些企業在危機當中的戰略,它們的措施,您作為同樣是業內的格力公司的總裁,能不能給這些企業支支招,它們應該用一些什麼樣的辦法,走出這樣的陰影?

  董明珠:我覺得一個企業發展,必須要承認一個過程。我覺得去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總理在多次的場合,在政府工作報告裏面,都提到信心。那我理解這個信心就是,實際上你要用一種實力來支撐這個信心。

  那你就要加強自身的實力。很多企業長期以來都依賴於幫助別人加工,是以加工業為主,應該説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這個時候,你説你馬上就能拿出自己的核心技術是不太可能的,那我覺得,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説,要有一種真誠的態度,比如説我們配套的企業,比如我的上游配套,你一定要講誠信,把你的品質要做到,按照對方的要求做到極致,不要因為一個零部件出了問題,影響了一個産品。

  主持人:您反覆地提到品質這兩個字。

  董明珠:對。

  主持人:這是最關鍵的。

  董明珠:作為大企業在面臨金融危機的時候,不能光考慮到自己的生存,因為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帶動一些中小企業,共同面對金融危機的困難。所以去年,由於我們銷售的增長,我們的變化,帶動了一些配套企業的共同發展,我覺得這是應該要做的面對危機的一件事情。

  第二個就是當我們度過了這個難關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後面的發展,那我覺得還是重點擺在技術研發上。格力電器今年的第一個辦公會,第一個決定就是投1.5億進行技術研發。

  主持人:説到這兒,我們很多人會想到,格力可以説在國內一直以來的成績非常好,那麼您也會很自然地把目光把視野放到國際市場上去,我也知道,您也提出過目標,希望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是達到50%。

  董明珠:對,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主持人:對,這個目標其實在我們看來是非常高的一個定位,那麼再接下來10年裏,危機已經逐漸過去了,新的一個起點已經逐漸開始了,那麼在這個起點當中,您怎麼來規劃格力在國際市場的作為?

  董明珠:現在我們走國際化,我一直堅持要先有市場再有工廠的這樣一個戰略,不是説到國際上尋找很多地方建個工廠,就國際化了,而更多的是讓這個品牌走出去。那麼品牌走出去,實際上還是離不開兩個字,就是品質。

  在去年遇到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選擇自己的一個發展方向,我覺得雖然是一種困境,但在困境當中,我們找到自己的出路。過去格力也和很多企業一樣,大部分是依賴於貼牌生産、出口,所以格力空調做得再好,別人並不知道是格力,總是認為是另外你為它貼牌的那個産品。金融危機,我們放棄了幾百萬台的這種訂單,實際上我們在放棄的時候,當我們自己品牌出口的時候,這些品牌由於不在格力電器的製造,不是幫它貼牌,它可能會選擇一些其他的貼牌,企業給它貼牌,那麼這時候,我們相互之間的品質的對比,在市場當中逐步逐步讓消費者能夠在使用過後,來感受到格力這個品牌的誠信,包括格力的內在的一種對品質要求,那麼我覺得讓他們慢慢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感悟到“格力”這兩個字。

  主持人:其實所謂是有舍才有得,當年您的公司從貼牌生産,轉到自主研發的時候,其實是面對更大的困難、更大的挑戰的,但是當您走上這條路的時候,未來的前景肯定是更加廣闊的。

  董明珠:應該説也是有教訓的。在初期時候,都希望用合資的模式,就是用別人的技術,用我們的資金或者是用我們的廉價勞動力來進行合資。格力電器在2000年的時候曾經也做過這樣的選擇。格力長期以來雖然注重品質,但是在技術深層次的領域裏面,比如説依託大型中央空調,我們始終沒有得到最終的突破,比如説離心機,這種核心技術,你是很難買到的,因為我們去尋找這種合作的時候,他們就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些技術是國際上現在最先進的技術,是不可能賣給你們的。那我們就知道了,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你才具有競爭力,你也才可能拍著胸脯説,我對消費者負責任。所以我們回來以後就加大了研發力度。所以從2000年以後,我們每年的技術研發經費是不封頂的。那我們基本上後幾年,每年都是20個億以上的投入。

  也有人説,格力太傻,你一個製造業投入那麼多的研發經費,什麼時候才能收回呢。但是我想的是,是否能夠持續發展,要比短期的利益上的回報顯得更加重要。但是我們由於對技術研發的這種執著,由於把消費者利益擺在整個企業的發展的方向、目標來鎖定的話,實際上你的回報也在不斷地得到了豐收。比如像去年,大家講金融危機,很多企業需要政府減免稅收等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而格力電器去年的利潤和稅收同步增長了40%左右。

  主持人:其實是格力公司一直以來堅持的核心科技、自主研發的這條道路,為您帶來了現在的這種成績。我想到了另外的一個反例,我們知道國外的一家很大的汽車公司,我們都知道是哪家,他們在把這幾年賺來的錢都用於去擴大在海外的、在全球的産品規模,而沒有用於自己核心科技的研發、産品品質的提升,現在出問題了。其實兩廂一對照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哪邊更重要。

  董明珠:對,其實我覺得擴張是一定要的,但是強和霸是兩個概念,強是表示我們有這樣的實力和能力,我覺得一個人最大的價值,無論你的企業也好,你的個人也好,是因為你的一種實力能夠幫助別人,或者給別人帶來快樂,創造社會的發展,裏面能有你的一份功勞,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強。那麼我們也希望我們的中國強盛,強盛是我們中國歷來都有的一個傳統美德,就是中國非常愛幫助別人,這樣的一個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也要有這樣的一個思想。

  那麼你剛才講到某一個企業的問題,實際上我覺得在這過程當中,它還不是簡單的擴張,而是在擴張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能忘掉消費者的利益,這是最重要。如果你無論怎麼擴張,你把消費者的利益始終記住的話,我相信不會出現這樣大面積的故障。

  主持人:我們國內的企業在經營過程當中需要秉持的一點,也就是産品的品質。剛才我們談到了格力集團走向國際的一些成就,以及戰略,現在我們中國的企業普遍都面臨著一個走出去的過程,但是大部分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您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企業在走向國際的過程當中,如果有問題,問題出在哪?難點在哪?如果要在國際市場上廣泛地受到認可,需要做些什麼?

  董明珠: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實際上還是離不開企業經營的戰略思想,我們是求大呢,還是求強呢。我覺得我們走出去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盈利,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時間非常短,才30年的時間,走向國際,讓別人來了解我們中國,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有更大的這種成分在裏面。我覺得走向國際化,實際上是讓全世界人了解我們中國。

  主持人:今年您來參加兩會帶來什麼樣的議案,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

  董明珠:當然。我們作為人大代表,就是要關注整個社會的變化。我覺得人大代表要履行的職責,不是簡單的開會提意見,我們是把一些聲音、包括一些現象反映上來,給政府決策提供一些依據。5號,溫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講得非常地詳細,他們問我聽了有什麼感受,我説我已經是兩屆人大代表,記得最早來的時候,所有的代表在一起議論,問題太多太多;現在我覺得,人大代表談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很少很少,足以説明政府這麼多年來,做了很多很細緻的、非常基礎的工作,而且都做得非常不錯。隨著時間的變化,百姓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比如現在大家都很關注的住房問題,好像是一個熱點話題。

  主持人:對,我知道格力集團大概是5、6年前也以一個集團的身份進入到了房地産市場,當時我們感覺很奇怪,説格力集團為什麼會從一個電子産品的廠商轉移到房地産市場?而且我知道,您給你的員工在過去也蓋了一些經濟適用房,員工的住房,也是造福了自己的員工。那麼今年您的提案,跟這個房地産也有關?

  董明珠:應該説跟房地産有關,但是跟格力房地産沒關係。因為格力房地産是我們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嚴格地説是一個股東的産業,跟格力電器沒有什麼太多關係。我這次提出來關於房的問題,是考慮到政府目前面對的一個最大的、急於解決的問題就是人們都很關注的住房問題,我是站在企業角度,認為企業應該共同來對待、解決目前的需求或者我們老百姓急於盼望能夠解決的問題。我提出來作為企業來講,應該要有這個責任,應該拿出一部分資源來,蓋一些集體宿舍。比如説現在的80後,工作了幾年,又要成家,可你要沒房,談戀愛都有可能成問題。我覺得作為企業來講,它要承擔起這種責任。所以我們現在就想蓋一些經濟適用房,比如説40平方、50平方的一個房子。有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對一個兩口之家來説已經是非常好的了。這樣就幫助這些年輕人解決了後顧之憂,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上面去,用他們人生最精華的這段時間、這些精力為社會多做貢獻。

  主持人:好的,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訪談就先進行到這兒,非常感謝您今天來到我們的演播室,謝謝您。

  董明珠:謝謝。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