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時間:2010-03-03 13:51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應該僅是試驗艙部分)。

資料圖:天宮一號的對介面,用於與載人飛船進行對接。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任沁沁 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

  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和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太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準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為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準備。

  戚發軔介紹説,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項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裏,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太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太器組裝上。

  而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戚發軔透露説,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太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臺灣的種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太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説。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於2010年進行長征二號F火箭的靶場合練任務,為載人航太第二階段任務的順利實施做好充分準備。>>>全文

  昨日,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出現在成都理工大學國際學術報告廳。雖已75歲高齡,但這位天體化學和地球化學界的著名科學家,卻依然精神矍鑠。歐陽自遠透露,中國將在明年升空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雛形———天宮一號。>>>全文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