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橡皮圖章"到"法治鋼印",人大監督彰顯政治文明

時間:2010-03-11 09:26   來源:人民網

  3月9日下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作工作報告。在吳邦國委員長的報告中,不管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回顧總結,還是對今年工作的安排展望,有關“人大監督”的內容都篇幅大、分量重,成為人們理解並期待人大工作的一個關鍵詞。

  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重要職權,人大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人大監督的有效性難以充分發揮,以致有“橡皮圖章”的譏評。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主政治的進步,這種狀況正在逐漸改善,人大監督工作有了新變化、新氣象。

  透過吳邦國委員長的報告,更通過近年來我國民主政治的實踐,我們看到人大監督在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煥發了生機和力量,變得越來越剛性化、常態化、公開化。

  在法律依據上,2007年以來監督法的頒布實施,使憲法的原則性賦權落地生根,推進了人大監督在法治軌道內順利運作;從監督方式上,從以往常見的審議、視察、調研、檢查等,到今年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今後要依法開展質詢和詢問活動”,這種豐富和創新,使人大有了深入日常監督的更有力抓手;在監督重點上,緊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把經濟工作和民生問題作為監督重點,監督更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在監督公開上,審議議題、監督過程、監督計劃、監督項目、工作安排等更加透明開放,接受社會的監督,也推動有關部門改進工作。

  近年來,人大在政治生活中的監督者角色日益凸顯,不僅得益於監督條件的創造和改善,也因為人大監督工作本身也在實踐中不斷“升級”,成為推進科學、依法、民主執政的重要力量。

  比如, 2009年,中央政府提出9080億元公共投資計劃。這麼多錢投下去,是否用得好?用得規範?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多個專題調研組赴全國各地,調研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四個領域, 歷經3個月調研形成的專題調研報告,與國務院關於中央政府投資安排及實施情況的報告一齊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調研報告和審議意見送交國務院研究處理後,大都有了積極有效的反饋和回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歷史上,開創了以重大專題調研推動中央重大政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先河。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