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社評:乘科學發展東風 謀強國富民大計

時間:2010-03-02 15:1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

  新華社社評:乘科學發展東風 謀強國富民大計

  ——寫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召開前夕

2010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正式啟用。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冬去春來,日暖風清。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即將在北京召開。在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年,充分發揚民主,開好全國兩會,對於總結經驗、謀劃未來、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具有重大意義,全國各族人民寄予厚望。

  回首過去一年,我們既備嘗艱辛,又滿懷喜悅。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發展遭受新世紀以來最嚴峻的困難。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使我國經濟逆勢上揚,交出了世界矚目的“中國答卷”。

  展望新的一年,我們既信心堅定,又深感責任重大。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們實現經濟全面復蘇的關鍵一年。具有更深刻意義的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這將是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的重要一年。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正長。越是情況複雜、任務繁重,越需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越需要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形成合力。通過開好全國兩會,促進科學決策,凝聚強大力量,以實現關鍵之年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是億萬人民的共同期盼,是與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神聖使命。

  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要發揚民主、反映民意,把兩會開成一次民主的大會。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一年一度的兩會,是一個體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過程。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共議大計,代表、委員們將審議和討論人大、政協、政府、“兩高”等一系列工作報告。發揚民主對關鍵之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人們期望,與會代表和委員認真履行職責,以充分發揚民主保障科學決策,為走好關鍵之年打下堅實基礎。

  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兩會開成一次團結的大會。

  團結就是力量,共識孕育希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每年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全國人民實現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渠道,是實現黨的主張與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重要途徑。面對艱巨的任務,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面對複雜的形勢,更需要凝聚廣泛共識,統一思想行動。人們期盼,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的人大代表和來自各族各界各黨派的政協委員們依法履職,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讓全國人民團結得更加緊密,形成應對挑戰的強大力量,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盛舉。

  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要腳踏實地、眾志成城,把兩會開成一次求實的大會。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存在一系列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孕育著一系列潛在風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面臨一系列新困難新挑戰。人們相信,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一定能順應人民期待,不負人民重托,察實情、説實話、出實招、辦實事,通過共同努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文化進步。

  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把兩會開成一次奮進的大會。

  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而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則為我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既需要堅定的決心,也需要堅強的毅力。能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直接關係到我們能否在“後危機時期”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關係到我們能否順利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大局。人們相信,與會代表和委員們一定會承擔起神聖的使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坦陳直言、獻計獻策,化解矛盾、破解難題,為我國發展品質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貢獻智慧。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我們堅信,在關鍵之年春天召開的這次兩會,必將進一步堅定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信心,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幹部群眾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更加有力的前進步伐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全面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