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6問中國教育熱點

時間:2010-03-10 08: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強國必先強教。然今日中國之教育現狀,卻為人詬病,甚至被喻為壓在中國人頭上的“大山”。9日,中新社派出10名記者,就師德、學術腐敗、教育改革等問題隨機採訪了3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從官員到學者,從教授到藝人,多數委員慷慨陳詞,鮮有拒絕採訪者。

  教師可堪“為人師表”?

  國務院三峽辦副主任雷加富説,我小時候,教師都是楷模,在學生的眼裏老師永遠都是對的。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少多了。

  曾先後就讀于北京四中、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國家計生委原副主任趙炳禮豎起大拇指説,“我上學時的教師,好多都是‘大師’,有的還穿長袍呢。”現在擔負“教書育人”之任的教師,在“教書”上做的還可以,但在育人方面存在欠缺。

  河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司富春説,20年前,為給學生講一節課,他有時需要準備兩周的時間。但現在,有的教師甚至連備課的時間都節省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小濟直言,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為人師表,難以令人滿意。

  學術腐敗能否容忍?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蔣洪説,學術腐敗很嚴重,不能令人忍受,應該馬上改。

  廣州市政府參事張嘉極認為,學術腐敗相當嚴重,學術是社會最後一片凈土,如果學術都腐敗了,那麼説明社會的其他方面也腐敗了。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趙進東説,最近幾年發生的學術腐敗事件確實不少,但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還不至於驚慌失措。

  倉稟實而知師德?

  趙炳禮委員説,教師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影響了師德。迫於生活壓力,許多教師需要到處“走穴”、做家教。應該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吸引一流的學生考取師範類院校,以保證教師的品質。

  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蔡建國表示,只有讓老師安下心來,不必為自己研究經費四處奔波,教育才會有序發展。

  但司富春委員認為,不管如何提高待遇,如無師德,都難以成為好教師。教師需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注重師德。現在社會上的浮躁之氣,已“傳染”到了學校。

  他的觀點,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曦的支援。王曦説,市場經濟環境下,教師急躁、追求數量,不講究科學嚴謹,喜歡出名得利,導致師德欠缺。

  經濟刺激手段之外,河北省文史館館員王習三認為,教師還應多熏陶一些傳統文化,除去浮躁、提高師德。“從小父親教我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做到這八德才算是合格的人。”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