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委員的履職故事

時間:2010-03-11 08: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 題:“好好討論,好好學習,好好把提案做好”——張藝謀委員的履職故事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周寧

  “我們與《阿凡達》差距有多遠?國産電影未來該抓什麼?這正是我今年兩會提案涉及的內容。”全國政協委員張藝謀10日向新華社記者講述自己的履職故事。

  今年兩會上,張藝謀委員提交的兩份提案都與自己的本行有關:一份是關於借鑒《阿凡達》現象,培養跨電腦、工科、理科的電影專業導演高端人才;另一份是建議政府部門加快推進中小城市電影院建設。其中,“培養導演高端人才”提案的背後,是張藝謀委員從創造全球票房奇跡的3D電影《阿凡達》中獲得的啟示與思考。

  “《阿凡達》絕對是電影界史無前例的大作,我們確實還差得很遠。中國電影要發展,要創新,必須要培養既懂藝術又懂現代資訊技術的複合型、外向性人才。”張藝謀委員説。

  帶著這些思考,張藝謀委員與他的好友、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委員反覆討論,並深入電影數字技術實驗室、動漫技術和藝術實驗室調研。他在提案中建議從2011年起在北京電影學院創辦“電影高新技術導演研究生班”,培養跨電腦、工科、理科的電影專業導演高端人才。此外,還應建立國家級電影三D技術重點實驗室,培養複合型技術人才,製作出高水準的中國三D電影。

  “中國電影應該借鑒《阿凡達》這種更有創意和高科技的手段來豐富敘事,尤其是講中國故事。《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就是理工科出身,經歷也非常豐富。我希望未來的年輕導演不要走故事片導演的老路。”張藝謀委員説。

  “我們這一代導演或許做不了像《阿凡達》這樣的電影,但我期待年輕的導演們可以製造出震撼世界的大作品。”張藝謀委員回答問題時喜歡加入細節,給人一種很懇切的印象。

  張藝謀身為導演的作品與成就早已為人所熟知,而作為政協委員,他關注些什麼問題,怎樣參政議政、履行委員職責,吸引著媒體的關注。

  “作為導演,一定要創作出能夠經得起大眾和時間檢驗的優秀作品;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則一定要關注社情民意,關注國計民生。雖然工作比較忙,但我還是非常認真地履行自己作為政協委員的職責。”張藝謀委員説。

  在政協小組討論會現場,身穿深色夾克的張藝謀委員與張會軍委員坐在一起,認真聽會,認真做筆記。無論是小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還是《選舉法》草案,他都積極發言。兩份提案的遞交表格都是他親筆填寫的。

  會場內外,張藝謀委員只要一露臉,就被閃光燈、錄音筆、錄影機包圍。他總是微笑著婉拒記者們“拋”過來的問題,留給眾老記一個深沉內斂的背影。曾聽過許多記者感嘆,張藝謀委員“嘴太嚴”“太難採”。

  張藝謀告訴新華社記者,他決不是有心回避問題,只是他天生就不善於與人溝通交談,是一個較為封閉的人。“參加兩會,我的任務就是好好參加討論,好好學習,好好把提案做好。”

  連續三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張藝謀每年都按時與會,儘管工作繁忙,他仍參與調研,關注的領域和提案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老本行。去年兩會上,他與張會軍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關於各級政府主導,監督解決保障性、安居性住房的提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對此,張藝謀委員深有感觸。

  “報告把文化提到這樣的高度,讓我非常感動。回顧我們民族文化走過的道路,今天我對文化事業的影響有了更深的認識。”張藝謀説。

  他很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中國文化要走出去需要立足在普及的基礎上,立足在讓西方觀眾能看懂、理解的角度上。儘管中國發展很快,但我們還是要用最通俗的方法、最簡潔的渠道、最直接的介紹展示我們的文化,要先讓外國人對我們的文化感興趣,能理解。”張藝謀在執導電影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文化“走出去”的實戰經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內容可以展現給世界,而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刪繁就簡,使它形象化、美麗化,變得可愛。”他説。

  “國家要強盛,電影産業才有真正的發達。國計民生永遠是頭一位的。希望國家經濟發展更快、更好,文化産業必定更開放、更發達。”張藝謀委員説。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