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會報告解讀:醫改明確五大“抓手”

  時間:2009-03-06 11: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劉錚、周英峰、楊維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從今年開始,重點抓好以下五項工作: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醫改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牽涉方方面面,推動起來很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這五項重點工作,其實就是醫改的五個‘抓手’,使得醫改具有可操作性。”全國人大代表、鞍山市醫學會會長巴福榮説。

  在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年內參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巴福榮認為,在目前國情下,醫改首先要解決公平問題。先把城鄉居民都涵蓋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範圍內,逐步消除盲點,是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第一步。

  在基本藥物制度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統一制定和發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出臺基本藥物生産、流通、定價、使用和醫保報銷政策,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基本用藥費用負擔。

  “基本藥物治療最基本的疾病。有這個目錄的話,列入醫療保險,那麼醫藥分家、收支兩條線就容易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醫學會理事長鐘南山表示,這是在基層解決以藥養醫問題的突破口。

  在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三年內中央財政再支援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000所縣級醫院和2400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支援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建設。

  “醫改一定要搞好基層醫療網路。”鐘南山代表指出,從醫療模式來説要關口前移,許多常見病、多發病、重大疾病要早防早診斷,重心下移至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這既符合醫療發展的模式,又節約醫療費用。

  在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免費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增加重大傳染病、慢性病和職業病、地方病防治的專項投入。巴福榮代表認為,這體現了“預防第一”的方針,有助於從根本上減少疾病的發生。

  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改革管理體制、運作機制和監管機制。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腫瘤醫院院長周琦説,公立醫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運作機制和管理模式的問題。按照現行投入運作機制,大型公立醫院的財政撥款只佔支出的5%左右,醫院生存和發展只能靠自己掙,導致醫療市場無序競爭。要避免公立醫院逐利傾向,解決種種由此而來的弊端,政府應當承擔起責任,加大公立醫院投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三年各級政府擬投入8500億元,以保證醫改順利推進。巴福榮代表認為,政府投入是這次醫改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政府大量投入,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定位才能真正實現,百姓才能從中真正得到實惠。

  “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打動了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陸永蘭。

  這位江西海揚紡織集團公司細紗車間擋車女工説,醫改取得成功後受益最大的就是基層群眾。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設計好改革方案,多考慮一些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抓緊推行,讓人人享受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普惠。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