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溫總理記者招待會中外記者提問特點及內容分析

  時間:2009-02-27 10:32    來源:人民網     
 
 

  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成為中外新聞記者匯聚的中心,會場內外,“新聞大戰”硝煙瀰漫。而兩會結束之後舉行的總理記者招待會更是把兩會新聞採訪推向了高潮,使之成為每次大會獨具魅力的一道風景。然而,在我們享受這一新聞盛宴的同時,也從中看到中外記者迥異的採訪風格甚至職業水準的高低。從專業的角度分析,採訪提問也可以看作是對記者們的一次高水準考試,又可以看作是檢驗中外記者智慧、能力、水準的一個分水嶺。這裡,試就溫家寶總理擔任總理以來舉行的六次記者招待會獲得採訪機會的媒體及記者提問情況加以分析,以引起我們對新聞採訪活動的一些思考。

  一、中國最引人矚目的記者集中採訪

  每年參加兩會報道的記者都有3000多名,但能夠參加溫家寶總理與中外記者招待會的只有700人左右。成為幸運者的記者們,都十分珍惜這一難得的機會,除了早早進入會場做好各種採訪前的準備,更是精心準備了要提問的問題。由於媒體多、記者多,時間有限,每次的招待會往往會使絕大多數記者既興奮又遺憾。“記者招待會現場,舉手的胳膊太多,提問的機會太少”,以至於有的記者感覺“跟要打仗似的”。①

  筆者作了一個統計,溫總理自2003年擔任總理以來,在兩會舉行的6次記者招待會上,共接受境內外45家媒體79名記者的提問。其中內地7家媒體獲23次提問機會,約佔提問媒體總數的15.6%,提問問題數量的29.1%;港臺14家媒體獲15次提問機會,約佔提問媒體總數的31.1%,提問問題數量的19.0%;國外24家媒體共有41次提問,約佔提問媒體總數的53.3%,提問問題數量的51.9%。

  內地7家媒體和記者提問次數分別為:中央電視臺6次,人民日報社5次,新華社5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5次,經濟日報社1次,農民日報社1次,中國新聞社1次。

  港臺媒體涉及14家15次提問,即鳳凰衛視2次,香港東方報業集團、香港無線電視臺、臺灣工商時報、臺灣中天電視臺、臺灣聯合報社、香港南華早報、臺灣年代電視臺、香港明報、臺灣TVBS、香港文匯報、臺灣人權新聞通訊社、臺灣東森電視臺、香港經濟日報13家媒體各一次提問。

  外國媒體24家,主要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彭博新聞社、美聯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德新社、路透社、法新社、印度時報、日本經濟新聞、俄通社塔斯社、中東社、新加坡聯合早報、德國電視一台、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印度報業托拉斯、日本NHK電視臺、日本朝日新聞、德國商報、日本共同社、法國世界報、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等。其中美國媒體5家提問13次,英國2家提問6次,法國2家提問3次,德國4家提問5次,俄羅斯2家提問3次,日本4家提問5次,印度2家提問4次,另有中東社和新加坡聯合早報各提問1次,總共涉及9個國家41個問題。

  從以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媒體種類涵蓋了廣播、電視、報紙、通訊社。其中通訊社和報紙比較強勢,廣播、電視相對處於弱勢,傳統媒體仍然是一統天下。

  二、中外記者提問內容面面觀

  通過對內地記者、港臺記者、外國記者6次招待會上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歸納綜合,不僅可以看出中外記者不同的提問方式,還可以看出他們關心關注的問題不是一個層面,而且內容是大不相同的。

  1.內地記者

  2008年提問主要涉及:政府控制物價增幅措施;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及怎樣保證經濟增長速度不出現大的波動;新的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如何實施,怎樣加強自身建設;繼續解放思想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現實針對性,財政體制改革及如何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上述問題全部都是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所提及的。這些問題緊扣政府工作報告,對於深化報告內容,補充説明相關問題會起到一定作用。但顯然缺乏新意。)

  2.港臺記者

  向總理提問五年前的“非典”與今年的“冰雪災害”總理兩次的感受;政府新的領導人産生以後兩岸經貿關係如何處理等。

  (提問涉及突發事件和最新事件,時效性強。)

  3.外國記者

  西藏問題,尤其是3月14日拉薩發生的騷亂和暴亂事件,達賴喇嘛提出的“西藏文化滅絕論”,以及對一些西方人士抵制奧運會的事件如何評價;臺灣“總統選舉”和“公投”,如果公決通過則怎樣對待,對臺灣新的領導人有什麼看法等;時隔多年,面對兩次相同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政府是否採取同樣的辦法;中央領導人能否直接與達賴喇嘛對話;中方是否在奧運之前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拉薩事件發生後,為什麼不允許媒體記者或獨立人士前往;股市及貨幣政策;西藏問題、中印邊界問題,等等。

  (以上問題具體、相對敏感,而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這種狀況與溫總理前5次記者招待會上記者的提問很類似。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內地記者的提問內容主要是圍繞著本屆政府工作報告展開,港臺記者既有兩岸三地問題,也有國際關係問題,外國記者問題最為廣泛,既有中國內地、港臺話題,也有國際問題,包括中國與自己國家之間的關係問題。內容決定形式。提問內容如何往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記者的能力和水準。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