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半月談》:百姓關注“兩會”五大民生熱點

  時間:2009-02-27 10:06    來源:半月談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老百姓十分關心,企盼很多,特別是有關民生問題,希望“兩會”予以關注和解答。

  一 就業:新形勢,老問題

  北京讀者劉思齊來信説:“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上的學校還算不錯,按往年的經驗,找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可現在都過了春節了,面試通知卻沒有收到幾個,心裏特別著急。現在,每個招聘會我都儘量參加,有時還得跑到外地,希望我的努力能換來一份好工作。”

  的確,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就業形勢異常嚴峻。這其中,大學生和農民工是受衝擊最大的兩個群體。針對這一情況,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幫助尋找就業門路,鼓勵自主創業,開展技能培訓等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

  然而矛盾並沒有根本解決,相反,當前的困難形勢凸顯出長期存在的問題。

  甘肅讀者張闖説:“我是一名農村學生,找工作對我來説就更加難了。我周圍發生的一些事,讓我覺得,就業難這種情況,只存在於沒錢、沒權、沒關係的家庭,因為我沒見過也沒聽説過,哪個官員的子女或哪個有錢人的子女沒找上工作!”

  山西讀者抱怨道:“想要自己創業,可資金是個問題,銀行貸款難,沒關係根本貸不到。”

  重慶讀者説:“大家為什麼擠破腦袋要考公務員、要進國企、要到大城市?為什麼不願意到人才緊缺的基層去、農村去?光講奉獻不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好一點。如果基層、中小企業的條件有改善,我想不用號召,大家也會去。”

  來信來電中,讀者表達了對中央關注就業的感激之情,希望一些好政策、好措施在落實的過程中不要走了樣,更期盼當前就業困難暴露出來的一些老大難問題能得到重視,從根本上為就業、創業提供一個公平的環境。

  二 教育:免費之後,任務仍然艱巨

  近年來,國家逐步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對於這一政策,讀者來信給予很高評價。成績應該肯定,但同時還要向前看。免費之後,教育領域的新老問題還有不少,任務仍然艱巨。

  河南讀者韓進來信説,公立學校免費之後,老百姓得到了很大實惠。“可是,私立學校的高薪也拉走了許多優秀教師,使公立學校人才流失嚴重,特別是許多農村公立學校名存實亡。學生無奈只能轉學到私立學校,繳納更加高昂的學費。”

  湖南讀者羅理力説:“教育界流行一句玩笑話: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玩笑歸玩笑,但也反映出一些實際情況。由於農村小學條件差、教師待遇低,很難留住青年教師,尤其在許多村小,基本上都是‘民轉公’的老年教師。因為農村小學教師編制緊,許多老教師一人包一個班,教學總感到力不從心,加之知識結構相對老化,對英語教學更是無從下手。”

  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許多讀者的來信都沉痛提及,而在城市,存在同樣的問題,這導致擇校風屢禁不止,變成公開的秘密。

  重慶教師田意獻來信説:“一學年即將結束時,我總會看到一些並不富裕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畢業後能進一所重點學校而忙碌:找關係、託人情、積極籌備‘贊助費’……一位家長心有餘悸地對我説:‘想去的實在太多了!我為孩子能進重點學校,託人找關係,還提前交了2.5萬元的贊助費。如果交遲了或沒有關係的話,就是抱著錢也進不了大門。’”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