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會前瞻:新挑戰新起點 十大民生話題料將成焦點

  時間:2009-02-25 09:15    來源:中新網     
 
 

  編者按:世所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正遭逢前所未有的考驗,這註定令三月初開幕的中國二00九年全國兩會鐫刻出非比尋常的歷史印跡。剛剛走過改革開放而立之年的中國,面對全新挑戰,能否從容應對?站在嶄新起點,如何謀劃未來?民惟邦本,本固邦強。藏蘊其中的民生二字,為困局解鎖之匙、為改革動力之源,更是持續發展之道。中新社自十五日起特推出《兩會前瞻》系列稿件,敬請關注。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五日電題:新挑戰新起點 進取中國民生閃耀

  中新社記者 翁陽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其本質就是為中國廣大百姓爭取利益的最高民主政治舞臺。

  如同以往,民聲民意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已汩汩泉涌。然而,今年兩會又不同往昔,因為早已習慣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正遭逢進入新世紀後的最大威脅。中國過度依賴外貿的軟肋,在尚未見底的國際金融與經濟危機前暴露無遺,這倒逼中國從擴大內需中尋找增長。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擴大內需,民生為先。十大民生話題料將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焦點。

  ——就業嚴峻聲聲告急。兩千萬失業返鄉農民工與六百萬新增大學畢業生之疊加效應,令保就業成為執政者“燃眉”要務。從數月前緊急啟動四萬億元人民幣巨量投資,到近期十大産業振興規劃陸續推進,同時限制裁員人數、鼓勵企業有所擔當,足見政府之決心。在第二産業勞動力吸納趨向飽和的情勢下,如何破除結構矛盾,向第三産業充分挖潛,方為長遠之計,亦應通盤考量早做謀斷。

  ——社會保障加速前行。即便在今年春節期間,無數百姓依然對關乎切身利益的社會保險法草案積極建言獻策。這部具有奠基性意義的法律,旨在保障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體公民老有所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消除百姓後顧之憂,提升信心、增強消費,從而促進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其加速推進人心所向。

  ——教育沉疴亟待根除。本月六日,中國教育部就“是否應該取消文理分科”等影響教改全局的二十個重大問題公開徵求社會意見,旋即引發全民熱議。此後,一篇高三學生發出“我快被逼瘋了”的絕望吶喊,經媒體刊載後再激輿論千層浪。為國者以正學為基。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城鄉和區域教育資源差距明顯,尤其以高考為代表的應試體制對創造能力、道德塑造的壓制忽略,對於破除以上積弊,社會共識久矣。

  ——食品安全重於泰山。中國市場上還有能喝的奶粉嗎?禍及數十萬嬰兒的三鹿事件余波未了,行業重振始見起色,中外多家知名公司乳製品又入“毒奶門”,不過此次除了奶粉,牛奶也被捲進其中。大企業無德尚且如此,更何況全國各地難以算清的食品作坊。怎麼監管?一是嚴刑峻法,二要推動行業集中度,三要向可做標桿的出口食品企業汲取經驗。

  ——醫改細則即將揭曉。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百姓長久翹首以盼。充分汲取國民意志,未來三年總投入八千五百億元的新醫改方案細則,有望在兩會前向社會公佈。回歸公益方向的新醫改目標明確,提振人心,其重點目標之一是用三年時間建立全面涵蓋城鄉居民、農民工和大學生的基本醫保制度。

  ——收入分配公字當頭。最新焦點是中國某家大型證券公司,在作為其衣食父母的全國股民、基民蒙受巨虧之時,卻向員工發放百萬薪酬。此事一經曝光,指責質疑鋪天蓋地,政府迅即對金融國企高官最高年薪進行封頂以平眾怒。毋庸置疑,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懸殊,分配不公,是中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之重大羈絆,茲事體大,倘再拖延,貽害無窮。

  ——環境保護警惕覆轍。面對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四年前中國訣別極端發展,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兩年前的中共十七大,建設生態文明更被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數年來,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嚴審污染項目、加大環保投入等舉措,中國環境破壞呈現放緩。當前尤須警惕的是,萬不可因拉增長、保就業之當前需要而復歸舊路,令關涉子孫後代的長遠大計半途而廢。

  ——樓市泡沫仍未擠凈。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是當代中國百姓的一個夢想。然而近年來,大多國民的收入增長與飛漲房價之差距越拉愈大,即便在當前的樓市低谷,人們依然只能望樓興嘆。如何通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擠壓商品房不合理泡沫,同時避免重創牽涉眾多就業的房地産,尚待決策者平衡拿捏。

  ——反腐倡廉監督缺位。百姓視腐敗為仇寇,舉凡民生資源皆有腐敗之手巧取豪奪。雖然中國反腐力度不斷增強,更有出臺制度反腐、預防反腐等重大舉措,但腐敗蔓延加重態勢未有扭轉。原因何在?監督缺位。日前,中國某地實行官員財産公示和官媒認同以“人肉搜索”為手段的網路監督,可謂切中肯綮。願以此為突破,早日構建起讓腐敗者無處遁形的全民和輿論監督體制。

  ——震區重建情牽國人。從全力援救到傾力重建,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政府與國人一路攜手同行。時至今日,對於災區同胞的衣食住行、生活冷暖,社會依舊心繫情牽。經歷過充盈巨大哀慟與人之尊嚴的國殤日洗禮,愛心、奉獻、堅強、團結、向上等情感已融于生者的心靈和血液之中,成為一筆寶貴的民族財富。

  展望兩會,民生關照定將於代表委員、舉國黎元中再掀熱浪,在議案提案、政府工作報告中亦具可觀分量,民生閃耀下的中國但有進兮不有止!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