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毛曉梅、李鵬翔)朱建華,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農民,全國人大代表。
朱建華代表在湖北很“有名”。2007年,他將留存14年的“農民負擔卡”也就是自1993年以來每年向村乃至國家繳納的各種稅費憑證,作為禮物獻給黨的十七大,被媒體廣為報道,人稱農民手中的“中國歷史”。從繳納各種農業稅費,到種糧不用交錢,再到每年享受國家的糧食補貼,朱建華代表得到了農村稅費改革帶來的實惠。
“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是否讓農民有了新的負擔?”在人大代表駐地,記者見面就這樣問朱建華代表。
朱建華代表憨厚地笑了笑,説:“有!但不應該説是新的‘負擔’,而是農民有了新的‘困難’。”
“哪些新的困難?”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們那兒的農副産品價錢掉得很厲害。”朱建華代表説,由於這場危機影響到出口特別是紡織業的出口,他們當地棉花的平均售價從往年的每公斤6元多降到了每公斤4元多。“現在很多農民把棉花囤在家裏,捨不得賣,想等個好價錢。”
對於糧食直補,朱建華代表也開始“挑毛病”:“糧食直補本來是件好事,但目前按土地權屬發放補貼的方式存在問題,補貼可能並沒有補到真正種地的農民手中,因為很多土地發生了流轉,那些替別人種地的農民往往沒拿到該得的補貼。應該説有些惠農政策在操作中有不規範的地方。所以我建議,糧食直補的方式可以按農戶實際交售糧食的情況來補。”
農民個體應對市場風險、抵禦自然風險等方面的能力不強,這一點也讓朱建華揪心,“農民必須抱成團闖市場!”他建議,國家出臺更多好政策支援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
2007年8月,朱建華已是監利一家“公司+農戶”型的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的“當家人”。身份仍是農民,但朱建華更像企業家,總奔波在外,為合作社的綠色農産品找銷路。
2日早晨一來到北京駐地,朱建華就去找了農業部的一位司長,商談如何讓農産品直接進超市上貨架的事。
看得出來,朱建華代表對合作社的工作很上心,今年,他們的合作社還提供了20多個臨時崗位安排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
“自當上全國人大代表後,從遠近市縣跑來找我反映困難、問題的農民很多。為了想他們的事,我經常夜裏睡不著覺。他們信任我,認為我是能夠為他們説話的,這份感情我不敢辜負。”
眼下,盼危機過去農副産品賣出好價錢,盼糧食直補真正補到種田的農民手中,盼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能獲得更多的好政策支援——這是朱建華心中的“三盼”。
離開朱建華代表的住處時,他給記者留了一首3月1日晚在開赴北京的火車上寫的小詩:“困難不可怕,團結心要齊。追求無止境,穩步得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