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何大欣:為臺胞服務 為兩岸交流服務(上)

  時間:2009-03-10 08:35    來源:台灣網     
 
 

 

何大欣:為臺胞服務 為兩岸交流服務(下)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您正在關注的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海峽飛虹和台灣網聯合製作的“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汪鑫。

  今天我們請到的嘉賓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臺灣代表團代表、江西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何大欣。

  何會長,您好。

  何大欣:你好。

  主持人:首先跟我們海內外的臺灣同胞打一個招呼。

  何大欣:大家好,我是江西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的會長,也是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的副會長,我叫何大欣。

  主持人:好的,我們知道何會長的祖籍是在臺灣臺中市。而我們了解到,您的父親曾經是臺灣的一位著名的電影人,先跟我們講一講他的故事吧。

  何大欣:我父親是臺灣臺中人。我們何家當年在臺灣算是旺族。但是由於我父親的生性比較好強,在日本人的學校上小學。由於不滿日本人蔑稱他為“清國奴”,就用拳頭、磚頭砸那個日本孩子,這樣一砸就被開除了。開除以後他就隻身跑到上海學藝,當時不是學的電影,是學的牙醫。

  後來一個很偶然機會,讓他步入了電影界。從臨時演員開始,以後就當演員 他主要是演一些反派角色。跟阮玲玉那些演員都合作過。以後他又開始從事導演生涯。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抗戰期間,連續拍了四部以抗戰為題材的影片,其中有一部電影叫《東亞之光》,這部影片,現在來看還是值得提一下的,這部電影以反戰為題材,用的演員全是日本戰俘。從電影的角度來看,到目前為止,據我的知識所了解到的,用敵對國的戰犯來演反戰的影片,到目前還是沒有。1946年的《新華日報》,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一柄正義之劍”。直到今天,有很多電影界的學者,在回顧電影領域的抗戰,對這部影片的評價很高。


  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的時候,由楊成武將軍主持的中央電視臺和香港鳳凰衛視合作的《血肉長城》一個系列片裏面有我父親的一集專訪。然後在香港也把他的抗戰影片做成了電影周。那麼也值得一提的,對於抗戰的功績臺灣方面授予他終身電影成就獎。

  由此可見,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對於對日抗戰的這樣的心是一致的。

  主持人:所以可以説,何先生的父親早年就是從事兩岸間的文化交流。那何先生怎麼來看待文化交流在兩岸關係之間發揮的重要作用?

  何大欣: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去過臺灣幾次。

  主持人:去過幾次呢?能回憶起來麼?

  何大欣:我到了臺中,看到我的老家,感觸很深。那裏的人文、那裏的宗教廟宇、人們的談吐都很中國化,文化背景完全是一致的。如果説我到臺灣去和他們在一起,很難看出來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文化是表達感情,表達心聲的。我們大陸現在有很多就像我們全國臺聯“和平小天使”進臺灣,起到了轟動效應。雖然是小朋友去,但是臺灣的百姓看到大陸的小朋友的歌舞,發出會心的笑。

  主持人:很親切啊 !

  何大欣:很親切!我們看以臺灣閩南方言演的布袋戲。比方説《八仙過海》,看了也非常高興。這種東西是任何外力所不能割斷的,是一種天然的一種感情交流。特別是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種是高於其他的。我想今天兩岸的同胞更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文化渠道,來溝通互相的心靈。我經常講一句話,兩岸同胞首先要互相了解,了解然後理解,理解達成一致。這非常重要,當然我這個話是有前提有背景的。正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兩岸人為的割斷,現在補課還是來得及的,還是有必要的,我感覺是這樣。

  主持人:所以説文化的交流到現在我們看來是越來越頻繁?

  何大欣:對!

  主持人:恩,那想問一下何先生現在家鄉還有親人嗎?

  何大欣:這樣説吧,我父親排行第十二,他還是最小的一個。那你想我在臺灣的親戚有多少?各個領域,各行各業,臺北、臺中都有。

  主持人:那據您了解,作為您在臺灣的親戚朋友,那他們是怎麼看待和評價“兩會”的呢?

  何大欣:那當然,雖然兩岸的政情不一樣。但是對於大陸的“兩會”他們還是有所了解的,特別是人大,作為最高的權力單位,他們也是理解的。那麼“兩會”所採用的或是講採信的民眾的聲音,又以法律的形式來固定下來發佈出去。他們在臺灣也是同樣的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臺灣的民眾或者是我的親朋好友,他們也非常關注這個“兩會”。我在開會之前也接到電話:“哎,你明天去開‘兩會’啦?”那麼就説明他對“兩會”的這個重視程度 連我的動態他們都掌握的很清楚了,是吧?當然這是好事。

  主持人:恩,那據您的了解他們最關注“兩會”當中的什麼呢?

  何大欣:我想最近的話題,一個是兩岸如何共同應對金融海嘯,另外就是我們大陸方面,胡錦濤總書記12月31號提出來的“六點意見”,提出一個兩岸應該是和平發展這麼一個主題。也許臺灣的更多的民眾在關心和平發展怎麼去實現,怎麼來體現?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話題。

  我想溫總理的這個報告裏面從政府層面來應對了總書記的講話,落到了政府工作應該來實施的這個角度來。那我想臺灣同胞,他們聽到了以後會感覺到很踏實。

  主持人:想問一下何會長今年是第幾次以全國人大臺灣代表團代表的身份來參加“兩會”?

  何大欣:按照次數是第七次啦!

  主持人:第七次啦,時間很長啦!

  何大欣:恩,對!

  主持人:那相比以往的參加“兩會”,那這次的感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嘛?

  何大欣:要説不一樣,那麼就是因為形勢的變化,形勢在發展。我們今天的心情跟昨天的心情肯定是不一樣,這個不是一般的概念。我們今天考慮的問題是更有一種現實的,或是更展望未來的這麼一種心態來。我可以告訴你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參加了這個會以後,我感覺到踏實,實在!儘管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不少,外部環境,我們去年的兩個大災害。造成的一些痛苦損失,但是有黨中央和國務院一個堅定的表態,作為,包括總理的講話,我覺得給我一種踏實感。

  主持人:那剛才您提到了説今天在聽溫總理的報告的時候心裏感覺很踏實。那回顧一下我們過去的那些日子,您對於去年兩岸的一個發展形勢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

  何大欣:我跟其他朋友一樣,對去年的365天,應該還是記憶猶新。那麼特別是對去年陳雲林會長訪台,重啟兩岸對話大門,對我印象很深。那麼去年年底,我們盼望已久的“三通”基本實現,這個印像是更深的,這個是我們盼望很多很多年的。

  主持人:那在兩岸“三通”基本實現之後,有沒有給您留下一件最難忘的事情呢?

  何大欣:兩岸“三通”基本實現以後,給我一個最難忘的一件事或者我換一個角度來講,讓我感覺最切實的一件事,就是我的臺灣朋友,他只花了一天時間,或者是半天時間,就從臺北飛到了南昌來見我。在以前雖然也是一天的概念,但是是從早到晚。那麼現在呢,他的時間縮短了一半,他來了之後呢,還很輕鬆,還拉著我嘮家常,還拉著我喝酒。我覺得這個就是很不容易,雖然對他來講,這一天縮短了幾個小時,但是我們實現這個縮短幾個小時是走了多少年,是很不容易的。

 

 

  相關連結

  

  點擊進入>>2009兩會特別報道

  

  點擊進入>>更多兩會視頻

  

  點擊進入>>“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節目

 
編輯:李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