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2009,中國直面挑戰渡難關

  時間:2009-03-02 09: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李斌、劉錚、韓潔、譚浩)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就業形勢嚴峻,企業生産經營困難……

  面對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沉著應對,果斷決策,出臺了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所有計劃。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的權威專家、基層群眾和有關部門,共話挑戰,共議對策。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所有計劃“保增長”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2008年,中國經濟增速從上一年的13%下滑到9%,其中四季度下滑到了6.8%。

  中國經濟能不能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對人們的疑問,溫家寶總理2月1日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給出了肯定回答:我們對此充滿信心。他還提出了2009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目標:8%左右。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起,我國就及時調整了宏觀調控政策,並於11月初宣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並陸續通過鋼鐵、汽車産業等一系列調整振興規劃。政策措施出臺之快、之密集,歷史罕見。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保增長”已經成為經濟工作首要任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分析認為,從中央目前採取的政策內容、政策力度,以及政策頻率來看,只要落實到位,今年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應該沒有問題。

  數千萬人“覓”出路 系列政策促就業

  春節過後,從事多年建築裝修業的河南省中牟縣崔莊村農民朱小佔並沒有像往年一樣外出打工:“房地産市場不景氣,裝修的活也越來越不好找,只好呆在老家另尋出路。”

  約2000萬失崗返鄉農民工、830萬城市下崗失業人員、61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進入2009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顯現,我國就業形勢更顯嚴峻。一項對73名國內經濟學家的最新調查顯示,九成經濟學家認為失業問題是當前國內經濟面臨的最突出的一個問題。

  面對空前就業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對失崗返鄉農民工、困難企業在職職工、新成長勞動力進行特別職業培訓;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3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

  經濟寒冬裏,一項項政策措施相繼出臺,一場場專場招聘會在各地舉辦,溫暖和撫慰著人們的心靈。

  長期研究就業問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蔡昉研究員坦言,要把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和擴大就業結合起來,發展改革政策以及産業振興規劃,都要放到就業的天平上衡量,最大化地促進就業。

  農民增收壓力增大 政府鼎力支援“三農”

  站在自家的地裏,安徽省銅陵縣鐘鳴鎮新聯村村民汪道權道出了種糧農民的心聲:“我最大的擔心,就是糧價掉下來,農資價格過高。”

  雖然糧食連續5年獲得豐收,但國際糧價的大幅下跌、國內豬肉等農産品價格的持續下滑,以及北方大面積乾旱等氣候異常等因素,使得今年我國糧食增産、農民增收問題更加突出。

  2009年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穩定糧食生産、促進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已然成為2009年政府支援“三農”發展的當務之急。

  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應對:大幅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中央財政補貼100億元;為支援抗旱和春耕,提前撥付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867億元;人民銀行鼓勵現有地方性商業銀行為農村提供服務;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

  專家指出,政府“三農”投入和支援力度明顯加大,不僅將有力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還為“保增長”夯實了基礎。
  進出口形勢更嚴峻 “多管齊下”加以應對

  作為天津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月份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0.3%,但這並沒有讓董事長劉寶根懸著的一顆心落下來,“整個紡織行業還沒有出現回暖跡象”。

  “從全球看,2009年美日歐等經濟體陷入衰退,全球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中國外貿形勢更加嚴峻。”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説。

  先後5次上調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調整加工貿易限制類和禁止類目錄,進一步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發展的扶持力度……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外貿,扶持出口企業應對難關。

  一方面要穩住出口,另一方面要調整過於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張燕生建議,要抓住改革契機,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使經濟增長更加依賴最終消費。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