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擴內需保增長將成為中國兩會熱點

  時間:2009-02-25 09:24    來源:新華網     
 
 

  3月的中國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兩會。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中國出口銳減、經濟增長快速下滑的鮮明背景下,即將與會的代表委員和經濟界人士普遍認為擴內需、保增長將成為兩會熱點。

  這個熱度在已經結束的地方兩會上得到充分體現。在廣東、上海、江蘇和北京等地方兩會上,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成為最熱的話題,很多代表委員用議案提案就此提出建議和意見,如加強區域合作、減少企業稅收、加大醫療教育設施建設、發放消費券或旅遊消費券等。

  在1月份舉行的北京兩會上,主辦方舉辦了“擴大內需、促增長,推動首都經濟發展”專題座談會,200多名政協委員就消費、投資、個稅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提出建議。北京市政協委員李哲甚至建議發動一場“愛國消費、擴內需”運動。

  在本月中旬的廣東省兩會上,廣東省人大代表、一家大型零售企業負責人譚艷紅説,所有代表最關心的話題就是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企業倒閉等問題,大家都急於尋找到解決方案。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説,廣東經濟外貿依存度大,在金融危機中“首當其衝”,出口受到重創,今年廣東經濟發展要發揮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作用,千方百計擴大內需。

  將於下月5日開幕的全國人大會議將審議並投票表決政府今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確定政府部門的政策目標和工作任務。而3日開幕的全國政協會議將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與去年兩會前相比,今年最明顯的不同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形勢在一年內急轉直下,由“熱”轉“冷”。而為化解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的經濟政策也已經由去年的防過熱、防通漲,迅速調整成擴內需、保增長。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早些時候指出,今年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書長趙濤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出口訂單減少、海外欠款大幅增加、工業生産增幅回落、房地産銷售不暢、居民增收面臨困難影響消費等。

  國家統計局上月公佈的數字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8%,創下9年來同期最低季度增長速度。去年全年GDP同比增長9%,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增幅。

  全國人大代表、水泥生産企業河南春江集團董事長裴春亮説,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而言,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是當務之急,只有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才能解決就業、社會保障等諸多問題。

  “但在鼓足信心、勇往直前的同時,我們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困惑,比如經濟何時回暖?如何更好地開拓農村消費市場?這需要大家集思廣益,討論碰撞。毫無疑問,如何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將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他説。

  北京的經濟學者王小廣也相信今年“兩會”的熱點之一就是如何在出口下降的形勢下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他表示,擴大內需將是中國今後一段時間內保持經濟增長的根本途徑,擴大內需既是應急之策,更是長遠戰略。由於海外需求收縮,中國出口遭到重創,出口的恢復需要3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今後幾年中國經濟增長不能指望出口。

  海關總署最新統計顯示,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17.5%,這是月度出口連續三個月同比出現負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來推動。2007年中國GDP的增長率為13%,其中出口貢獻大約3個百分點,而在去年9%的增長率中,出口僅貢獻了0.8個百分點。因為今年出口形勢異常嚴峻,所以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多地倚重消費和投資,即擴大內需。

  王小廣説,擴大內需一方面可以部分抵消出口迅速下降帶來的衝擊,防止經濟增速下降得過猛,另一方面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內需潛力很大,把擴大內需與産業結構調整結合在一起,將有助於經濟保持長期增長。

  目前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措施,並已初現成效。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本月16日稱,今年1月,全國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4.5%,國家在去年四季度以來出臺的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已初步顯現。

  輿論普遍預測,就擴內需、保增長這個熱點,兩會代表和委員將圍繞擴大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消費、4萬億投資計劃、十大産業振興規劃、房地産行業調整和發展、消除不利於擴大消費的因素等主題展開討論,獻計獻策。(記者林建楊 秦亞洲)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