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會前瞻:如何促消費保增長需凝聚全民智慧

  時間:2009-02-25 09:18    來源:中新網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六日電題:刺激經濟復蘇 需要凝聚全民智慧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儘管紛繁複雜的各式刺激計劃層出不窮,經濟復蘇的“貪婪胃口”似乎還沒有得到滿足。

  兩周後,大約五千人的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將從全國各地雲集北京。從智囊決策到管理執行,中國經濟舞臺上的諸多活躍人物,幾乎都會前來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

  中國人甚至還有西方人,希望這次中國最高權利機關和最高級別政治協商的會議能帶來更多提振經濟的信心,以及令自己“翻身”的機會。

  從衝擊到應對,從官方到民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已被捲入金融危機。需求萎縮,産能過剩,就業減少,薪水下降,金融危機的各種連鎖反應紛至遝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發現自己難以置身事外,即便許多原本過著“世外桃源”生活的農民,也成了“當局者”。

  去年九月中旬,物價壓力稍有放鬆,中國央行就迫不及待地宣佈下調銀行貸款利率。儘管那些經濟專家們擔心降息會引發新的通貨膨脹,中國官方還是拉開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序幕。這是中國連續四年時間裏的首次降息。

  是次降息的兩個月前,炎熱的夏季裏,包括國務院總理在內的中國經濟最高決策層,接連對江蘇、上海、廣東、山東等幾個經濟大省、直轄市,進行了一次高密度調研。外界猜測,是次調研最終影響了本輪宏觀調控。

  初入冬季,中國經濟政策連續調整,直至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身”。十一月,政策調整之頻繁、密度之高,史所罕見。

  股市、樓市的交易成本雙雙降低,超過半數的商品出口退稅率被調高,財政政策從“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由“從緊”變為“適度寬鬆”,十項擴大內需舉措,九條金融促進經濟措施,政策變動令人目不暇接。

  是月,最具誘惑力的,莫過於官方四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鐵路、公路、民航、水利、農業、林業、醫療相繼宣佈了各自動輒百億、甚至萬億元的投資規模。沒過多久,地方政府又競賽般地公佈了比四萬億規模更為巨大的投資計劃。

  消息傳出,股市應聲而漲。包括國際資本、産業巨頭在內,各行各業、各色人等摩拳擦掌,急欲從中分羹。

  從今年一月份開始,隔三差五齣臺的鋼鐵、汽車、造船等産業振興規劃,對投資者胃口的刺激同樣不容小覷。

  巨大的投資需求讓中國的商業銀行,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就用掉了全年近兩成的貸款計劃。

  此時,那些距離基礎設施、産業振興規劃較遠的人,則打起了消費牌。消費券、打折促銷、“家電下鄉”,刺激消費的花樣百齣。

  出人意料的春節消費增幅,令市場喜出望外;“一月份中國汽車銷量超美國”的消息,令許多人陶醉不已;如今,他們正在想方設法把家電,甚至汽車賣到中國的農村去。

  從投資到消費,中國正在完善、擴大著自己的經濟迴圈圈。改善供給,以迎合、刺激需求;增加需求,以消化、擴大供給。在迴圈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飯碗,藉以改善民生。

  下月,或將見到中國政府更為詳盡的經濟刺激方案。現身北京的達官名流、經濟精英,如能發現引領全局的新增長點,經濟復蘇的前景或將更為明朗。但人們最為關切的是,建立內需主導型的增長模式,而迄今距此仍路途漫長。這就更需要通過“兩會”凝聚全民智慧。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