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會述評:政協會議閉幕 兩岸期盼信心與攜手

  時間:2009-03-12 13:5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3月12日北京消息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今天閉幕,9天的會期裏,臺籍委員們為了兩岸民生積極建言獻策的場景猶在眼前。在金融危機蔓延的影響下、在溫家寶總理的“信心報告”中、在兩岸割不斷的同胞情感染下,記者從本次政協會議對兩岸問題的關注中提煉出以下關鍵詞:信心、攜手、親情。

  
  信心:兩個報告、雙重信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離不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離不開海外僑胞廣泛支援。”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話令人感動,“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與人員往來”是所有中國人的心願。

  “我們要繼續全面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要加強兩岸人員往來,擴大社會各界交流”,“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增強兩岸雙方政治互信”。溫家寶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被各界解讀為送出了一份“信心大禮”;而有關臺灣部分的論述,尤其感染著臺籍政協委員們。

  兩個報告、雙重信心。“我們堅信,有兩岸中華兒女團結奮鬥,就一定能夠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溫家寶總理的話擲地有聲,鼓舞人心。

  攜手:兩岸同心、共度難關

  兩會期間,採訪了多位臺籍政協委員的本網記者,聽到最多的是“攜手”二字,感受最深的是同胞手足情淋漓盡致的體現。所謂患難見真情,兩岸怎樣共同度過目前的經濟難關,成為臺籍政協委員們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構建海峽經濟區的問題則成了這熱門中的熱門。

  9日的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楊健委員代表臺盟中央、全國臺聯發言,建議構建“海峽經濟區”,探索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他指出:當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但同時也面臨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全面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勢在必行。

  “勢在必行”説出了當下形勢的嚴峻,也道出了兩岸同胞間無法切割的天然聯繫。

  目前兩岸經濟面臨嚴峻形勢,我們要多跟臺商了解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切實為他們做些事,讓他們少走彎路,增強他們的信心。——張寧委員

  建議兩岸從金融合作開始,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李鉞鋒委員

  ……

 

  越是經濟發展困難的時候,越需要進一步廣集民意、凝聚民智。作為臺籍委員,兩岸如何“攜手”理所當然成了他們調查研究時用力最深的方向。

  親情:自由往來、早日團聚

  其實,攜手共度危機不只臺籍委員關心,所有關心中國經濟的人士都在談論這兩個字;“攜手”二字的背後,是“一家人”的深情厚意。

  在5日臺聯臺盟界別委員聯組討論現場,王松委員的發言題目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親情是我們自由往來臺灣的通行證”。

  是啊,這些臺籍委員們,兩岸都有他們的親人,兩岸都是他們的故鄉,兩岸的發展都牽動著他們的心。除了涉臺提案,食品安全、大學生就業、醫療改革等話題也是他們關注的焦點。正如張嘉極委員解析自身職責時所説的:作為臺籍政協委員,我要為臺胞講話;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要為國家分憂。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也是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實現新發展的關鍵一年。政協會議的閉幕,不代表委員們履行職責的暫停,而是新的重任又扛在了肩上。與兩岸人民有著天然聯繫的35位臺籍政協委員,走出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後,又將帶著“中國信心”回到兩岸人民中去。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的話或許能代表這些臺籍委員們的想法:我們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的交流交往,為兩岸同胞的早日團聚、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趙靜)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