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特色’到了關鍵時候”

  時間:2009-03-13 13:4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題:“‘中國特色’到了關鍵時候”

  記者于長洪、唐璐、葛素表

  “致力於駕馭艱難時勢的重要會議”“寄望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能有效決策、逆流而上”“中國將‘保增長’與‘保民生’掛鉤是實施經濟轉型戰略的前奏”——在外媒對今年中國兩會的眾多解析中,新加坡《聯合早報》連續幾天的評論可謂深刻、醒目,其“‘中國特色’到了關鍵時候”的“論斷”更是獲得相當共識。

  這一“論斷”的核心是:在世界經濟一片灰暗的背景下,中國“保八”目標是全球所剩無幾的興奮點之一,而能否確保經濟在較高水準上持續平穩發展,還攸關中國能否處變不驚,能否把握住正確的發展方向,能否繼續自信地去創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成熟發展模式。

  經濟總量位次不斷前移,發展速度多年高居兩位數,各項社會事業顯著進步,中共領導人民合力建設和諧社會,2008年還成功舉辦了奧運會……整整30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地試驗和探索,終於以經濟和社會取得巨大進步的事實,初步證明了走“中國特色”道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聯合早報》時事評論員認為,“中國特色”使中國的政治管理體制經受了各種挑戰和考驗,又使中國在世界其他主要經濟模式中嶄露頭角、獨樹一幟。而在西方模式長期主導世界歷史發展方向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的異軍突起確實給人類文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當然,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對“中國模式”也構成了巨大挑戰,主要的就是還經不起外界的強烈衝擊。“出口衰退導致失業和發展速度下降”,一些外媒認為,多年以前中國就試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減少對外部世界的依賴,但因為當時國外市場一直需求旺盛,導致轉型沒有邁出較大步伐。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評就此認為:“現在內需不足的缺陷凸顯,中國決心乘勢啟動經濟轉型進程,雖然晚一點,但若成功,中國必將迎來又一個充滿潛能的發展機遇期。”

  關鍵時候需要果斷行動。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大幅增加公共開支,醞釀減稅和為商界提供更多融資……“中國政府快速而有效的決策與反應是值得稱道的”。多家外媒盛讚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的沉著應對:澳大利亞媒體將批准“保八”措施的兩會召開稱為“中國的大日子”;美聯社認為“中國恢復自身增長和進口需求將使整個世界從衰退中解救出來,其刺激方案的執行和效用對世界經濟能夠多快恢復很重要”;英國《金融時報》則報道“中共領導人借兩會展現了充滿信心和團結的形象”。

  扶持“三農”,為低收入和無房戶建設住房,改善醫療衛生體系,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協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社保,“家電、農機、汽車和摩托車下鄉”……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後續手段有條不紊,而世界也更寄望于“中國特色”。日本、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媒體認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必須成功,不能失敗,因為這不僅攸關中國自身發展,也影響世界對經濟復蘇的信心。

  “中國特色”是有説服力的——《聯合早報》寫道:“縱觀當前世界形勢,所有曾經成功的發展模式,都被金融危機打得千瘡百孔,未來若干年還要不得不艱難地掙扎。這時候,若還要鼓吹和指望中國去照搬或仿傚其他模式,都會顯得不合時宜。”

  事實上,所有發展模式都在金融危機中重新檢驗,這對中國而言“是一大挑戰更是一大機遇”。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結論獲得相當的認同:“目前世界在看美國,美國在看中國,中國在看自己。而唯有‘中國特色’最具備早日重新崛起的潛能。其東山再起,或許意味新的世界經濟秩序的萌芽。”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