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外心聲:運用華人社區資源傳文脈

  時間:2009-03-10 09:59    來源:人民日報     
 
 

  很高興,借助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園地,我們可以對國內召開的“兩會”表達心聲。我出國定居近20年。這些年,我們不僅將中華文化傳給下一代,還經常組織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在這方面感受較深。

  中國正加大在海外推廣中華文化的力度,陸續在海外各地設立孔子學院,這是很好的載體,有力的途徑。但我認為,不應僅僅將孔子學院視為推廣漢語語言的教學機構,因為有跡象表明,一些設立孔子學院的海外大學是將其單純地視為一個語言教學機構來對待的。我認為在語言培訓的同時,可開辦與之相關的歷史、哲學、音樂舞蹈、武術、烹飪等各類文化培訓或興趣班,使當地學員在學習中國語言的同時,也能接觸到漢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深厚土壤。相關課程的設置和開辦,反過來又能促進漢語教學。

  要達到上述效果,國家應在經費預算中通盤考慮和統籌安排,比如設立專門的基金,以應對之。除了國內與海外的孔子學院掛鉤的高校應派出相應人員,輪流到海外教學、指導之外,還可充分調動和利用當地華人社區現有的人才(尤其是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作為教學資源。多年來,從中國移民海外的人數急劇增長,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人才,有些還是非常資深和有成就者。他們有中國國內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又大多在海外受過教育或工作,對東西方社會和文化的了解較深入,把這些不同專業和領域的人才聚集在孔子學院的周圍,讓其或全職、半職,或兼職,甚或負責專題項目,配合孔子學院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其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動員和利用當地華人社區資源,是促進中華文化在海外華人社區得以傳承和光大的一個思路。如此,孔子學院、當地華人文化專才、華人社區中的各中文學校和各類文化團體及培訓機構等,將形成一股合力,使中華文化在海外的推廣得到較全面的發展。 (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華人聯合會顧問、澳洲中國文化協會副會長)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