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代表談人大制度:借鑒文明成果 絕不照搬西方

  時間:2009-03-13 09:16    來源:人民日報     
 
 

  “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理直氣壯堅持自己的特色。新中國成立60年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有力證明,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連日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的熱點。

  人民的選擇 正確的道路

  一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15件法律案,通過9件;聽取審議了13個工作報告,作出3項決議,檢查5部法律實施情況;2008年4月以來,所有法律草案網上公佈,重要的法律草案在報紙上公佈,廣泛徵求意見……

  審議報告時,代表看到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了更深認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根本目的,依法治國是根本途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代表總結出“四個根本”。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陳斯喜代表説,我國獨特的政治發展道路,確實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實踐證明,它是成功的,能夠保證國家的穩定、民族的團結、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如何評價一個國家選擇的制度和政治發展道路是否正確?福建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李明蓉代表認為有四個標準:是不是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政局是否穩定,社會是否向著進步的方向發展,人民是否接受、對未來充滿信心。“按這幾個標準去評價,我們國家的制度是符合國情的,我們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是正確的。”

  借鑒文明成果 絕不照搬西方

  審議中,許多代表説起近年的人大工作,都使用了“長足進步”的字眼。他們説,程式越來越完善,公眾參與度越來越高。

  在陳斯喜代表看來,我們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也有需要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在一些具體的制度、機制方面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完善的工作,必須在保持制度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保持國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經濟社會能夠穩步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絕不能簡單套用、照搬西方。”他如是分析。

  代表們認為,對那些先進的、與我有益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成果,我們不應該排斥。同時,各國國情不同,選擇政治發展道路須立足本國國情,不能簡單套用,不能照搬西方。這已是歷史經驗反覆證明了的。

  不搞多黨執政 不搞“三權分立”

  “多黨制和民主不能畫等號”。許多代表在審議中説,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産黨執政、民主黨派參政,這最適合我國國情。

  陳斯喜代表説,歷史上中國也試驗過“三權分立”,卻導致傾軋和扯皮,導致社會不穩定。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起適合國情的權力制約機制:黨的監督、人大監督、司法監督、政協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實踐證明,這個制約機制行之有效。

  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劉健代表認為,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人大監督、支援“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我國長期探索的結果,與中國國情相符。

  代表們認為,黨的政策主張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上升為國家意志,這樣的方式,既有利於實現黨的領導,又有利於體現民主,還有利於提高效率,必須堅定不移地實行。

  (本報記者吳兢、余榮華、朱磊集體采寫)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