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李宣良)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軍醫大學政委曹國慶建議,建立軍隊和地方共建軍隊院校的模式,可以有效發揮軍隊院校服務軍隊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職能,是一個利軍利民的好舉措。
曹國慶代表認為,長期以來軍隊院校建設自成體係、相對封閉,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互不相通。這既不利于軍隊院校利用地方比較充裕的資源,更不利于軍隊院校利用自身優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以第二軍醫大學為例,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第二軍醫大學是軍隊3所設置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是我軍唯一的外軍醫學留學生培訓基地,無論是在教學、科研還是在醫療等各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實力和發展潛力。但由于體制和機制的原因,在重點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項目資助、科研成果評獎、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不能享受上海市同類院校應該享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的發展和服務社會功能的發揮。
“創建軍民融合的人才基礎教育和培養體係,是避免軍地院校重復設置、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的必由之路。”曹國慶說,“走軍隊和地方共建軍隊院校的路子,是運用軍民融合理念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曹國慶代表建議,可以參照地方與中央有關部委共建地方高校的成功模式,地方政府可把本地區軍隊院校納入高等學校整體建設發展規劃,針對軍隊院校水平給予相應的支持。軍隊總部要倡導直屬院校主動融入、積極參與駐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