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劉佩瓊:加速與內地融合是香港經濟持續發展關鍵

  時間:2009-03-04 13:4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香港3月4日電(記者朱華穎)為參加人大會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已精心準備了一年。“這一年中,我和其他香港代表廣泛蒐集了香港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大家都非常關注港商在內地的發展。”劉佩瓊説,加速與內地融合是香港各界的迫切願望,是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啟程赴京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前,劉佩瓊在香港理工大學的辦公室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劉佩瓊表示,作為香港特區的全國人大代表,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不僅要關注國家大事,還要充分發揮橋梁作用,通過深入調研,“反映一些情況,提供一些意見,提出一些建議”。

  據劉佩瓊介紹,30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分為政法、經濟和社會3個專題小組,她本人是經濟小組的負責人。過去一年,每個小組都多次開會就國家的熱點問題及香港各界關心的議題進行討論研究,大家都“明確要加把勁”,爭取在人大會議上拿出有分量、有內容、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議案。

  劉佩瓊説,香港經濟界人士過去一年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赴內地投資方面,因此在今年人大會議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一方面與勞動合同法有關,另一方面會集中在如何加速推動香港與內地的融合。

  “很多代表會從自己專業出發提出意見和建議,比如有的代表會關注環保的問題,有的會提出如何加快發展第三産業的問題。”劉佩瓊説,擴大第三産業在內地的發展,對香港非常重要。香港作為一個發達的都市經濟體,僅靠本地市場來養活700萬人是不可能的,而內地作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是香港應當重點“著力”的目標。

  談到與內地的融合,劉佩瓊急切之情溢於言表,認為這是香港目前面對的“最大的課題”。她説,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日益緊密,從過去與廣東的“前店後廠”關係,已逐漸擴大到與整個內地的交往。但這樣的融合速度還“太慢”,“要加快”,與內地優勢互補,擴大市場,是香港十分緊迫的任務,需要更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動,特別是要研究如何儘快把佔香港GDP90%以上的服務業發展到內地。“相信香港到內地發展第三産業,對推動國家經濟轉型也有促進作用。”

  劉佩瓊認為,民生問題、經濟問題將是兩會的焦點。如何應對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如何“保八”、保持經濟增長、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都是大家所關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也會就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劉佩瓊説,香港與內地在攜手應對金融危機上可以大有作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市值已佔香港股市總市值一半以上,內地企業可通過香港在國際上籌集資金。而且香港與內地語言相通,來往方便,容易溝通,未來應該加大合作的力度。

  她表示,此次金融海嘯暴露出整個世界金融業監管力度不夠,未來香港要加強監管,成為健全的、有足夠監管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與內地要共同建立預警機制,共同減少風險。

  作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劉佩瓊對進一步推動香港與內地教育合作也充滿熱忱。她表示,香港與內地在教育方面各有所長,內地的教育事業近年來取得長足發展,香港有很好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準,但教學規模小,要想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必須進一步擴展與內地的交流往來。
 
 

 
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