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湖北人大代表張新平: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時間:2009-03-02 15:47    來源:人民網     
 
 

  湖北省遠安縣人大代表張新平, 牢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誓言,為民代言、為民辦事、為民謀利,村民百姓有口皆碑。

  赴任為民

  張新平所在的龍泉村地處龍泉山區,是遠安縣舊縣鎮的貧困村之一。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兒子,張新平對自己家鄉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幫助村民擺脫貧困的想法油然而生。2005年在龍泉村委會換屆選舉中,他以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上任後,他給龍泉村也是給自己畫一個“箍”:一年修通過水路面,兩年架通自來水,三年脫貧致富奔小康。同時也布了一局“棋”:發展優質水稻,壯大桑蠶養殖,開發礦産企業,興辦農業協會。村民們都説這是新官上任 “三把火”。三年後,實踐證明他當時的決策是正確的,雖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村民們吃上自來水了,路通了,橋架好了,桑蠶産業發展成為村民增收的主導産業,礦産企業成為該村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龍泉村開始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代言為民

  張新平擔任縣人大代表6年,他始終認真處理好本職工作與代表工作的關係,從沒有缺席過代表會議和代表小組活動。他常年備有“村情民意”筆電,隨身攜帶,隨時記錄。每次出席縣人代會和參加人大代表小組活動,總是踴躍發言,積極建言獻策,把選民意見反映上去,同時把上級的反饋意見及時傳達給群眾。通過積極建議,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較好地解決了行路難、過河難、飲水難的“三難”問題。

  行路難是群眾關注的焦點。對此,他多次深入群眾和實地堪查,在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他聯合其他代表提出了《關於加快安石公路硬化建設》的書面建議,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將遠安石橋公路工程作為縣政府2007年要完成的十件實事之一,如今,遠安石橋公路已全線竣工通車,龍泉山區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得到化解。

  龍泉村村民過河問題一直是困擾當地老百姓生産生活的突出問題。今年他積極向上級反映,爭取到縣教育局一萬元扶持資金,他又和村“兩委”班子一起,自籌了部分資金,組織群眾經過近4個月的緊張施工,34米的河面終於一橋相連,全村1600余名群眾徹底告別了祖祖輩輩涉水過河的歷史。

  張新平時刻牢記讓老百姓吃上放心水的承諾。2006年7月,他和“兩委”班子按照規劃先行的原則,科學制定了全村飲水和澆灌建設規劃,並積極向上爭取,對村級供水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在改造過程中,又將集鎮安全飲水項目和末級渠係建設進行捆綁設計,科學施工,使兩個項目相互補充、互相利用,節約了項目資金4000余元。現在,該村集鎮105戶450名群眾都用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徹底告別了肩挑背駝擔水吃歷史。

  謀利為民

  ——建項目。經過多方考察,張新平認為發展桑蠶是條長遠之計。為了鼓勵村民發展桑蠶,張新平引導村民一學資料,二齣外參觀,掌握髮展桑蠶要領,同時積極鼓勵村民成立了龍泉村桑蠶合作社,村民都自覺種桑養蠶。

  ——辦作坊。為了解決龍泉山區村民糧油加工難的問題,張新平舉債辦起了糧油加工作坊,並自購一台手扶拖拉機為農戶提供到府服務。

  ——助貧困。龍泉村是一個弱勢群體人數比例較大的村,全村1604人,有49名殘疾人,佔總人數的3%,其中一類殘疾17人,二類殘疾32人。抓好殘疾人、五保戶生産生活問題對維持全村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任以來,他始終把扶殘助殘當作一項大事來抓,並將扶殘助殘工作納入村級年度工作計劃,與村組幹部簽定了責任制。同時,近幾年來,他先後多次為弱智殘疾人劉孝波、余宗亮等交納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讓他們病有所醫。

  ——履職責。張新平始終堅持邊學習邊工作,把學習作為工作的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堅持有“位”要有“為”的信念,胸懷“誠”字,抱定“勤”字,立足“實”字,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和法律知識學習,同時,帶頭深入貫徹學習縣、鎮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提高依法行使代表職權能力。同時,還通過黨員電化教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活動,充分調動村裏黨員幹部學習的積極性,選派村裏懂技術、愛學習、素質較好的青年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努力提高村裏文化素質和精神生活品質。

  星移斗轉,當前正值歲尾年末,作為人大代表,張新平又制定了自己2009年“為民代言、為民辦事、為民謀利”的打算——科學發展、項目做主、種糧養豬、腰包鼓鼓、同奔富路。(王金遠 鄒世燚)

 
編輯:楊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