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公平、學生減負、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是關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21世紀我國第一個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即將面世,網民對教育的關注度也在兩會前達到高潮。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加強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成為網民的普遍呼聲,其中教育公平更被認為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網民“人民子弟兵”説:“城鄉教育差距更多體現在師資力量懸殊,農村教師待遇比城市低很多、工作條件艱苦,希望政府能在這方面投入資金,為貧困地區孩子留住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讓他們‘有學上、上好學’。”
一些網民呼籲實行十二年義務制教育,並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表示支援。“現在,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考試的工具。要大力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和體育運動。”
日前,教育部就“是否應該取消文理分科”等影響教改全局的20個重大問題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學生、教師和專家看法不一。網民“綠蔓藤”認為,是否取消文理分科關鍵在於高考考試製度的改革,所學科目應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成為學生不必要的壓力,否則素質教育將是一紙空談。
近幾年,國家始終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基本教育政策,切實保障全體人民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受教育權。擇校費、教師工資、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等問題牽動千家萬戶,網民也紛紛表達自身訴求、建言獻策。
網民“冰川上的泉水”建議:“實行教師‘陽光工資’和無校籍管理制度,加強教師的流動性,縮小名校與普通學校之間教師工資和教學水準的差距。”
網民“瑪利亞秘密”説:“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儘快取消擇校費和借讀費,不要再讓農民工為子女異地上學交費而發愁。另外,高考能不能與戶籍脫鉤?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參加高中入學和高考的權利。”
“群策為之則無不成,群力舉之則無不勝。”“我向部委建言”凝聚了億萬網民的智慧和力量,各個政府部門若能傾聽民意、匯聚民智,定能讓百姓享受到民生改善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