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兩岸攜手共降SARS疫魔 -SARS防治----專家建言
SARS防治----專家建言


 

專家釋疑:廣州非典確診病例為何未傳染給別人
 
 
  來源:      日期:2004-01-09 12:25

    新華網廣州1月8日電 廣東省疾病防控中心1月8日宣佈,廣州發現的首例非典確診病例的42名密切接觸者和39名一般接觸者,均未出現發熱等異常情況,今天最後一名接觸者解除醫學隔離觀察。
  去年非典病毒曾在多個地區肆虐,對於它的危害,時至今日不少人仍心有餘悸。為什麼入冬後的這一中國內地首個非典病例,卻沒有傳染給別人?
  廣東省疾病防控中心副主任許銳恒回答説,對於入冬後非典可能重來的問題,國家和各級政府及衛生部門已作好充分準備,有一整套較完整的應對措施,所以情況與去年非典突如其來的情形不一樣。由於較好地做到了“四早”,並及時地對患者接觸者進行了跟蹤觀察,從而使傳染人的機會降到了最低。
  許銳恒説,雖然科研上在追溯SARS病毒的源頭方面取得新進展,但這名患者的感染源頭仍不明,這個病例也沒有引起第二代的病毒傳播。世衛組織也認為,應視作個案來對待,把它看作是個孤立的病例,這起非典病例不足以對公共衛生構成直接威脅,目前到中國旅行是安全的。
  專家還認為,根據去年抗擊非典的經驗,患者傳染性表現的強弱與其病情有一定關係。去年有的醫務人員對重症患者進行搶救、插管時,患者噴射而出的呼吸道分泌物使不少醫務人員受到感染。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唐小平説,本次這名廣州病人臨床表現不是特別嚴重,在發病及治療期間沒有氣喘、呼吸困難現象,在沒有使用呼吸機和激素療法的情況下,去年12月24日轉院前已開始恢復正常體溫,身體康復很快。
  許銳恒也表示,在對這一病例的處理上,廣東有關方面反應靈敏、組織迅速,成功地切斷了傳染鏈。他説,“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及時對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隔離,是一百多年來用以對付傳染病的傳統辦法,辦法雖“老”,但的確有效。因此,公眾沒有必要因為出現了一兩例病例而引起恐慌。
  患者在12月16日晚開始頭痛、發熱,20日入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4日轉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治療。22日在接到病例的樣本後,廣東省、廣州市疾病防控人員立即對患者本人及親友進行調查。隨後從病人發病前14天起對其活動範圍、場所、接觸人群進行了詳細調查,迅速確定42名密切接觸者和39名一般接觸者,並實行了家居隔離,有效地控制了其可能發生的傳染和蔓延。
  專家説,如果今年再出現非典疫情,像去年那樣大面積地人傳染給人的機率也會比較低,這是因為大家已有所準備,跟去年初的遭遇戰已截然不同。
  但是,許銳恒強調,這起病例沒有傳染他人,但公眾也切不可因此而疏忽大意。因為目前在科學上對於非典的研究仍有許多答案未能找出,現在有幾種可能,是由野生動物傳給人,還是野生動物傳給其他動物再傳給人,這些都還未有結論。他説,目前社會已對果子狸等野生動物形成“嚴打”態勢,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期望太高以為非典不會再出現了。因為非典什麼時候、在哪再出現,誰也説不準。
  許銳恒説:“儘管發現了入冬後非實驗室感染的第一例,但只要我們做好防範措施,我們就一定能夠把非典控制好。”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