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兩岸攜手共降SARS疫魔 -SARS防治----專家建言
SARS防治----專家建言


 

中國疾控中心公佈防治“非典”心理干預方案
 
 
  來源:      日期:2003-05-27 16:07

 
在“非典”病魔肆虐的時候,人們除了需要對抗疾病外,還要和“心魔”作戰,克服恐懼心理,調整心態。昨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兩位專家呂秋雲和閻俊公佈了他們擬定的防治“非典”心理干預方案。
  據兩位專家介紹,“非典”流行和一般災難如地震、水災、空難等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非典”涉及的人群面廣,且人們在生活中很難分辨“非典”,加之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會使人感到無處躲藏,無力應對。這比其他災難性事件更讓人們感到緊張和恐懼,出現一系列心理、生理、行為的反應(應激反應)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在專家擬定的方案中,針對各類人群分別提出了心理干預方式。
  心理干預方案(部分)
  -針對治療中的病人
  1、當病人得知患病而被隔離時
  心態:麻木、否認、憤怒、恐懼、討價還價、懊惱、抑鬱、失望、抱怨等。
  干預:(1)理解病人出現的情緒反應屬於反應的一種方式,做到事先有準備,不被患者的攻擊和悲傷行為所激怒而失去醫生的立場,如放棄治療、與病人爭吵、過度悲傷等。(2)在理解病人的前提下,除了藥物的支援治療之外應給予心理支援,如避開攻擊性的話題、不與患者正面衝突、安排就診和轉診。擺明目前的病情判定依據和結果,不強調完全確診。(3)強調隔離手段是為更好地觀察治療,同時是保護最親近人的方式。説明目前治療的病死率並不高、干預的有效性。
  原則:寬容對待患者、儘快穩定患者的情緒、以服從治療為大局、支援、安慰。
  2、當病人處於隔離治療中
  心態:聯繫不到家人的孤獨、對疾病的恐懼、對治療的過度樂觀、放棄治療、不合作。
  干預:(1)客觀如實地報告病情和外界的疫情,使醫務人員及患者作到心中有數。(2)聯繫外界親人,資訊傳達。(3)以目前治療的範例説服患者一同抗病。(4)環境生活有序,以適宜的輕鬆氣氛影響患者。原則:如實對待、和諧有序、資訊傳遞。
  -針對呼吸窘迫、極度不安、表達困難的患者
  心態:瀕死感、恐慌、絕望等。
  干預:鎮定、安撫的同時,加強治療。治療有序,避免慌亂。
  原則:安撫、鎮靜,特別注意情感交流。例如一位護士説:我護理一個重“非典”病人,開始離他很遠,有一次給病人喝水後,病人説“舒服多了”,説著眼淚流出來了。
  -針對“疑似”的病例
  心態:僥倖心理、躲避治療、怕被歧視、焦躁、過度求治、頻繁轉院等。
  干預:(1)宣傳疾病的正確知識,及早觀察治療是最好的時機。(2)為人為己,必要的保護措施。(3)服從大局的安排。(4)使用適應性的行為和非破壞的行為減少應激。
  原則:正確宣教、服從大局、必要的防護、減少壓力、支援。
  -針對與病人密切接觸者
  心態:躲避、不安、對醫療的過度期待和放棄、過度勇敢、無防護等。干預:(1)鼓勵支援面對現實、接受現狀、正確對待。(2)正確的資訊傳播和交流。(3)接觸者與他人資訊的交流,釋放緊張情緒。
  原則:正確宣教、積極的其他方式交流、接受現實,安慰。
  -針對不願公開就醫的人群
  心態:怕被誤診和隔離、缺乏認識、回避、焦躁等。
  干預:(1)知識宣教,消除恐懼。(2)及早就診,利於他人。(3)拋除恥辱感,正視疾病。(4)及早防護。
  原則:勸導、不批評、支援、引導。
  -針對大眾
  心態:恐慌、不敢出門、盲目消毒、失望、恐懼、易怒、攻擊行為和過於樂觀、放棄等。
  干預:(1)正確的資訊,提供有關進一步服務的資訊。(2)消除誤區。(3)交流、適應性行為的指導。(4)不歧視患病、疑病人群。(5)提醒可能的並存問題(如飲酒)。(6)自我識別症狀。(7)自助、助人。原則:健康宣教,指導積極應對,消除恐懼,適宜防範。
  -針對醫護及相關人員
  心態:恐懼被感染、擔心家人、過度疲勞和緊張、抑鬱、焦慮、悲傷、面對患者死亡的打擊等。
  干預:(1)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扎紮實實地培訓。(2)有人(他們信任的人)隨時關心他們。(3)有效地與家人和外界聯絡、交流。(4)適宜地放鬆和休息,正常進食。(5)情緒的自我調節。(6)避免非適應性行為。
  原則:相信科學、有效防護、多交流、調節自我和他人。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