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兩岸攜手共降SARS疫魔 -SARS防治----專家建言
SARS防治----專家建言


 

專家:怎樣洗手才防“非典”傳染?
 
 
  來源:      日期:2003-05-27 16:07

  本報特約記者黃顯斌解放軍302醫院 申金倉
防止“非典”從科學洗手開始。如何洗手難道人還不會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科學洗手這樣的老話題,還真有不少學問。特別是現在這個時候。請看一下著名傳染病專家、解放軍302醫院專家組組長陳菊梅教授怎麼講。
預防呼吸道傳染病要特別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這絕非小題大做。據報載,某醫院隨機抽取的5位醫護人員手的菌群調查顯示,洗手前平均每平方釐米皮膚表面所含雜菌數為68.2個,經過用普通肥皂流動水洗手3次後,檢測雜菌數為零。
解放軍302醫院專家組組長陳菊梅教授説,人們常講“病從口入”,實際在這個過程中,兩隻手作用不小。人的一隻手上大約沾附有40多萬個細菌,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閒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這樣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
在現實生活中,相當多的人在洗手時陷入了誤區:一是不願洗手。這些人總覺得自己身體棒、抵抗力強,滿足於“眼不見為凈”,沒有養成洗手的良好習慣。二是簡單擦手。由於不具備洗手條件,或因沒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吃東西前,或用手絹、手紙,或用衣襟、袖口隨便擦一下就吃。三是盆水洗手。乍一看,確實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時盆裏的水已弄臟了。四是不用肥皂洗手。有的人雖然用流動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手液,遠沒有解決實質問題。五是只洗一遍手。有的用流動水洗手時,雖然也打了肥皂,但剛剛搓出點泡沫兒來,就馬上用水沖掉了。由於泡搓時間短、沖洗遍數少,仍不符合科學洗手的基本要求。
遇到以下10種情況需要洗手。飯前飯後;便前便後;吃藥之前;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做完掃除工作之後;接觸錢幣之後;接觸別人之後;在室外玩耍粘染了臟東西之後;戶外運動、作業、購物之後;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更要經過消毒反覆洗。
大多數人每次洗手時間平均不足8秒,如此短的時間很難有效清除手上細菌。同傳染病打了近50年交道的陳菊梅教授提醒人們: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
首先説洗手。打開水龍頭後,用流動的水沖洗手部,應該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濕,打上肥皂均勻塗抹,搓出沫兒,讓手掌、手背、手指、指縫等都沾滿,然後再反覆搓揉雙手及腕部。整個搓揉時間不應少於30秒,最後再用流動的自來水衝乾淨。一般情況下,應照此辦法重復兩到三遍。觸摸過傳染物品的手,至少應照此辦法搓衝五六遍。用清水沖洗時,手指尖向下,雙手下垂,讓水把泡沫順手指衝下,這樣不會使臟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洗手時,有3個環節不能忽視:一是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部位。二是要注意徹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三是注意隨時清洗水龍頭開關。手洗凈後,一定要用乾淨的個人專用毛巾、手絹或一次性消毒紙巾擦乾,並勤換毛巾。實在沒條件讓濕手自動“晾幹”,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手洗擦乾凈之後、吃東西之前,仍要保持手的清潔,注意別再去動這兒摸那兒,如拿抹布、搬桌椅、開門窗、掏鑰匙等,要儘量使手處於潔凈狀態。總之,手洗凈後應該直接去吃飯或者吃東西。
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