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兩岸攜手共降SARS疫魔 -兩岸合作
兩岸合作


 

大陸全力支援臺灣抗“非典”
 
 
  來源:      日期:2003-05-25 12:38

    針對臺灣非典型肺炎疫情日趨嚴重的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出了“無償支援臺灣”的計劃,以幫助臺灣同胞順利渡過這場危機。為此,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節目邀請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董小平座談祖國大陸權利支援臺灣抗擊“非典”的情況。

  臺灣SARS可能病例例逼近500大關,針對臺灣非典型肺炎疫情日趨嚴重的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目前已經準備好第一批援助物資,2000份“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抗體免疫試劑盒”將隨時交付臺灣醫學界使用。“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抗體免疫試劑盒”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近日研製成功的新一代“非典”病毒診斷試劑。這種試劑除了可以用於“非典”病人的檢測外,還可以用於動物來源的血清檢測。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專家已提議將該試劑推薦給全球“非典”病原研究網路實驗室共用。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董小平介紹,新一代的“非典”病毒診斷試劑有兩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現在用的蛋白質是“非典”冠狀病毒的某一段蛋白質,即是説在它生産過程當中沒有採用病毒本身,而是用了它的一段蛋白質,這個蛋白質是沒有感染性的,所以在生産過程中是安全的,即是説它的轉運過程也應該是很安全的;第二個,是用兩種抗原去抓抗體,病人感染,或者一些動物感染以後,肌體會産生一種抗體,查這種抗體也可以判斷這個人,或者是需要檢測的某一種動物,它是不是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抓抗體如果要用原來的方法可能要根據不同的動物建立不同的試劑盒,而現在通過一種試劑盒就可以測不同的抗體,包括人類,動物。

  一般來説,SARS病毒産生抗體的週期跟其他病毒感染還基本上相似的,但略微晚一點,根據目前的研究資料顯示,大部分的抗體,IgG抗體在二周以後産生,在三周以後絕大部分都能夠檢測出來的。

  目前這個試劑還是在大陸“非典”臨床上進行實驗性使用的一種試劑,使用最多的就是在公共衛生實驗室。所謂的公共衛生實驗室,就是要進行大範圍的人群的調查,包括病人,包括密切接觸者,如醫生、家庭成員,也包括正常人群。

  研製這種試劑目的是想幫助臨床醫生進行最後的確診。確診是否患上“非典”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在使用試劑的時候,如果反應呈陽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陽性就證明已經感染,陰性也不能夠完全排除沒有感染,所以為了證明它是否真正被SARS病毒感染,最好有兩份血清,一份在急性期,一份在後期,如果急性期是陰性,再隔上兩個星期,病人恢復期是陽性的話,這就確診無疑,或者是急性期他的抗體水準很低,到了後期有四倍的增高,這個也有確診的價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佈,2000份“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抗體免疫試劑盒”將隨時交付臺灣醫學界使用,相信會對臺灣的“非典”疫情的防控起到一定的幫助。

  目前,這種試劑盒還不能夠作為臨床診斷的一個手段之一,只是一個參考的手段,因為目前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任何一種試劑盒,它的結果被納入到真正的SARS病毒或者非典型肺炎診斷的標準之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信,在今後的幾個月內,肯定會把實驗室的特異性診斷結果作為“非典”肺炎或者是SARS的診斷標準之一。

  這種試劑盒會對於臨床會有所幫助,同時對研究來説它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因為這是經過鑒定的,準確的冠狀病毒的蛋白質,對於一個新發地區,它這種抗體流行水準的研究是一個很重要方向,起碼知道這種病毒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被感染。因為很多病毒是能夠感染所有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發病。而這次“非典”病毒似乎是人被感染上以後,幾乎都能夠發病。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在的調查、檢測結果和國內其他單位,包括廣東CDC、軍事醫學科學院等等,還有國外的相關實驗室的研究發現,那些密切接觸者,如果不發病的話,其抗體水準是相當低的,也就是説如果沒有感染SARS,不大可能會感染,但如果感染了以後,就都會發病,這對於這種疾病的預防策略的制訂是非常重要的。臺灣同胞可以根據這些資料去制定預防策略。另外其他的病毒分離以後,這種試劑對於病毒的鑒定,以及獲得抗體,或是做研究用,或是做治療用,或是做診斷用,都是有所幫助的。

  為了使臺灣方面儘早全面了解有關疫情和防治經驗,實現資訊相通、資源共用,祖國大陸有關方面迅速開闢了多形式的交流渠道。衛生部開通了專門網頁,每天通報實時疫情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材料;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也經常通過臺灣有關團體向臺灣方面通報大陸“非典”疫情和防治經驗、在大陸染病臺胞的治療情況等。與此同時,兩岸醫療機構和有關專家學者也緊急行動起來,他們通過電話、網路和召開會議等形式進行交流,溝通資訊,交流防治經驗和對“非典”病毒的觀察心得。

  同時祖國大陸各界紛紛以實際行動表達著對海峽對岸同胞的關愛: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向臺灣長庚醫院捐贈了1100支“非典病毒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廈門市向金門捐贈5000隻防護口罩;福州有關機構主動提出向馬祖贈送3000隻防護口罩和3台空氣消毒機;北京市政府準備了充足的物資,時刻準備支援臺灣地區抗擊“非典”的鬥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董小平表示,還會有相應繼續的援助計劃,或者是合作的安排,包括在其他很多病毒方面的合作。兩岸的醫學專家不管是在大陸舉行的學術會議上,或是在國外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上都有廣泛的合作和交流。在關於“非典”方面的交流也是在幾個方面進行廣泛的合作和交流,這不僅僅限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而是祖國大陸整個醫學界的,包括各個醫院,各個CDC與臺灣醫學同仁的廣泛交流。交流的範圍不僅僅是單純的,物質性的交流,而是全方位的,包括對病原學研究的結果,包括對臨床病人救治的結果,特別是包括怎麼有效阻斷這種傳播途徑的方式、方法和它的優缺點的交流,這對於這種疾病後發地區,疾病後發國家都是具有指導性意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董小平在介紹目前臺灣感染SARS情況時説,臺灣省的面積也是相當於大陸的一個比較小的一個省份,那麼它出現了這麼多病人的爆發,的確是一個很嚴重的公共衛生的事件了,而且臺灣省的人口密度也是相當相當大,所以在島內也引起了廣泛的民眾的關注和恐慌,我們從媒體上已經看到了。那麼整個非典型肺炎在世界各地區,各國的爆發都有一定的規律,我們有很好的例子,比如説我們廣東省,它是最先出現的,那麼它疾病的發生和疾病的這種達到高峰,以及疾病的退縮都是有一點的時間曲線的,香港也是遵循了這個曲線,那麼北京我們可以看到,最近發病人數也是持續性的處於一種比較低的狀態,也就是説疾病的發生都有一個從低到高再到低的過程,我想臺灣也必須得經過這麼一個過程,我們通過,我本人通過兩次的SARS,或者是非典型肺炎的學術交流會,跟臺灣同仁也有直接的接觸。那麼我們大陸方面的學者,包括病毒學者,包括流行病學家,包括臨床的工作者,都以我們目前的經驗向臺灣同仁毫無保留地對他們進行介紹,我想臺灣同仁知道我們有這種檢測的試劑盒,可能也是通過媒體,通過兩次真正的學術研討會上我們互相交流,那麼他們會提出這種,希望我們大陸的,儘快把我們現在的東西能夠拿到臺灣,讓他們先使用。

  關於病毒所現在在科研方面的進展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董小平介紹説,病毒所在這次非典的戰鬥中,或者是科研當中應該説是一直是從頭到尾,從頭就開始介入的,包括我們跟國內實驗室的合作,跟國外實驗室的合作,共同確定為冠狀病毒為這次爆發的這個“非典”的病原體,做出我們應該做的一定貢獻,這個是做了很多的工作的,現在仍然在做這方面深入的研究,那麼下一步我們在診斷試劑方面可能還要做很多工作。包括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多克隆抗體的製備,用這種去檢測抗原它可能就能夠起到早期診斷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承擔了國家的一些項目,包括像疫苗的研究,疫苗的研製呀,動物模型的建立,我們也進行了一個初步的,和醫學科學院進行這方面初步的探索,當然這個結果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夠出來,到底哪種疫苗行,哪種疫苗不行,動物模型是那種動物的比較好,比較差一些,這些工作還在有條不紊,緊張地進行當中。

  非典無情,同胞情深,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血脈相連,臺灣人民的痛苦就是大陸人民的痛苦,臺灣人民的困難就是大陸人民的困難。連日來,祖國大陸十幾億同胞每時每刻都在牽掛著臺灣的“非典”疫情和臺灣同胞的生命安全,衷心希望臺灣人民能夠儘快地戰勝非典,恢復安定健康的生活、工作環境。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