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兩岸攜手共降SARS疫魔 -抗疫人物志
抗疫人物志


 

病床上遞交請戰書——記愛民護士長李愛民
 
 
  來源:      日期:2003-05-29 13:05

    在北京軍區總醫院,她是急診科的“管家人”、護士們的“主心骨”、病人的“貼心人”;為全力救治非典患者,她的身影“鎖定”在急診室,如一隻“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幸染病後,她留言“萬一不行了,把遺體捐出來,給醫院做研究”;被隔離後,戰友和她的病人用300多條手機短信送來慰問;康復在望,她在病床上遞交了痊癒後重返一線的請戰書。她就是———
  愛民護士長李愛民
  時勢造就英雄,非典磨礪巾幗。48歲的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李愛民,一個體重不足百斤的弱女子,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挺身而出,支撐起急診科的半邊天。在救護病人時,她不幸被病毒感染,住院隔離期間在病床上遞交了痊癒後重返前線的請戰書……
  日前,李愛民被推薦為北京軍區抗擊非典先進醫務工作者。
  救治非典患者———
  她立即奔過去……進行氣管插管,反射性刺激引起病人的一陣咳嗽,氣道飛沫濺到他們臉上、身上……
  今年3月初,SARS病毒偷襲京城。120急救車不停地呼嘯而來,急診科的病人驟然增多。身為護士長的李愛民忙前忙後,身影“鎖定”在急診室,組織協調、統籌安排。哪最緊急,她就衝到哪。
  一名發燒患者呼吸困難,抬進來就出現休克,生命危在旦夕。李愛民立即奔過去,協助男護士老孟進行氣管插管。反射性刺激引起病人一陣咳嗽,氣道飛沫濺到他們臉上、身上。短短十幾分鐘,病人呼吸道通暢了,心率平穩了。還沒等他們緩口氣,又來了兩名發燒病人,緊張的搶救又開始了,李愛民像打仗一樣,又奮不顧身地衝上去。
  急診科黨支部委員會上,主任周榮斌、護士長李愛民等4名支部委員一致決定:“固定兩間發熱病房,加強消毒通風和個人防護;最危險的發熱病房由支委上崗。”
  觀察病房裏的病人滿滿的,走廊裏、大廳中常常坐滿了候診病人,工作量很大。李愛民這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快速旋轉著:她每天提前一個小時上班,晚上直到料理完所有工作才離開病房,夜班交接時,又千叮嚀,萬囑咐,生怕有一點閃失。就這樣,他們在急診前沿,用醫護人員的天使之愛,為人民築起了一道抗擊非典的堅固防線。
  護理染病的同事老孟———
  老孟一口濃痰即將噴出,李愛民迅速伸出右手接在老孟嘴邊———濃痰吐到李愛民的手中
  4月2日,北京醫護界對非典還知之不多。被稱為“老黃牛”的護士老孟突然生病在家,李愛民和周主任買了水果前去看望。老孟一個人躺在床上,體溫39度多,渾身發冷。他們立刻攙扶著老孟拍片檢查,肺部沒有發現異常,安排他住進觀察病房。
  老孟的病情由於沒有最後確診,不能轉入定點醫院,只能繼續留在急診觀察病房。沒想到,老孟高燒一直不退,3天后肺部出現紋理增粗症狀。有著30多年護理經驗的李愛民一下子警覺起來……她希望老孟的病情能夠出現轉機,逐步康復;但是,在非典肆虐時期,不能完全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危險就在身邊!她果斷地下了一道命令:“老孟的護理我來做,別人誰也不許進。”此後,她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主要護理工作。老孟一直燒了9天。李愛民天天為他輸液、打針、抽血,不厭其煩地幫助喂水、喂藥、洗臉、酒精擦身,不斷地推著病人做各項檢查。
  護理部席延榮總護士長來檢查工作,看到她連軸轉了兩天,過度勞累,主動幫忙。李愛民把門關上,堅決不讓她進來;新派來的兩名護士要求替換她,也被她拒絕了。
  李愛民推著身體虛弱的老孟拍胸片,幫老孟脫下毛衣,架著他站在X光機前,讓老孟的頭輕輕地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用她98斤的身軀支撐著160斤的漢子。這時,面色憔悴的老孟一陣咳嗽,一口濃痰即將噴出。説時遲,那時快,李愛民迅速伸出右手接在老孟嘴邊,濃痰吐到李愛民的手中。她用衛生紙蓋上,拍完片,到衛生間清洗、消毒。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使人聯想到,一名無畏的戰士,為了戰友的安全,奮不顧身地撲向即將爆炸的手榴彈。
  胸片證明,老孟的病情在惡化。李愛民立即護送老孟轉入醫院剛剛建成的隔離病房中。
  晚上回到科裏,心情輕鬆了許多的李愛民,突然感到嗓子痛了起來,頭也有些暈。值班醫生給她輸了兩瓶抗生素。夜裏2點,電梯已經停了,她一步一步蹣跚地爬上9樓的家。按説,這麼晚回家已經習慣了;不知為什麼,今天她卻感到特別的累。
  被確診為非典———
  她吃力地拿起電話交待“萬一我不行了,把遺體捐出來,最後為抗非典出點力”
  為確保醫護人員的健康,切斷傳染源,醫院採取斷然措施,封閉急診科,另辟新址、另組人員成立臨時急診科;急診科集體進行醫學隔離觀察。臨走前,看著精心料理了14年的“家”,李愛民心裏很不是滋味:這裡的一瓶一罐、一紙一墨都凝聚著她的心血。她默默地整理病例資料,歸攏著儀器設備,收拾著床單被褥。試管、膠布、棉棒,她什麼都捨不得丟掉,一一做了交待。直到車快開了,她才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這個難以割捨的地方。
  第二天,隔離中的李愛民又風風火火地忙碌起來,她用電話向大家佈置了3項任務:做好個人工作總結、業務交流體會、抗非典急救探討。大家雖然人各一室,互不見面,但是都認真地做著“作業”。一種無形的凝聚力把大家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4月18日清晨,早飯送來了,李愛民還是困得睜不開眼睛。一試體溫,37.3度。她打起精神,給近在咫尺的周主任挂了電話:“我有些低燒,千萬別叫大家過來。”
  連續3天低燒,李愛民感到胸悶氣喘,肺部同樣出現紋理增粗。醫院立即請來解放軍309醫院專家共同會診,被確診為非典。轉院那天,全科人員眼含熱淚,隔著玻璃窗招手送行。大家不相信,這麼好的“管家人”怎麼會倒下?我們的“主心骨”怎麼會離開?
  李愛民躺在隔離間的病床上,頭昏沉沉的,仿佛掉進了萬丈深淵,胸口像被壓上了一塊千斤重石,憋得喘不過氣來。她思前想後,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她吃力地拿起電話,對周主任説:“我們都是醫務人員,萬一我不行了,把遺體捐出來,給醫院做研究,算是我最後為抗非典出點兒力吧……”電話那一邊,周主任的心顫抖了,多好的同志啊,他聲音哽咽地安慰説:“你安心養病,千萬挺住啊!”
  被救治中———
  她給院黨委寫信:“我的身體逐漸好轉,正在整理抗非典體會。出院後請允許我重返一線,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請戰書”
  李愛民的病情牽動著總醫院、上級黨委和全院官兵的心。北京軍區首長指示,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救治;聯勤部撥款、撥物,保證了最好的條件;309醫院專門添置了新式移動X光機、呼吸機等設備,購買了最新最好的藥品,配做了提高免疫力的營養套餐……
  經過全力救治,李愛民闖過了生死關。稍有一點精神,她就開始思考問題,對得病經過、傳染途徑、經驗教訓等,一點一滴進行總結。職業習慣使她躺在病床上也不忘自己是一名護士長。一位年輕護士給她輸液,由於戴著膠皮手套,操作不方便,兩針都沒扎進去,急出一頭汗。“別著急,慢慢來,我不怕扎針。”李愛民換了一隻胳膊,並幫助挑選血管,像鼓勵自己手下的護士一樣,耐心地給她傳授經驗。病情稍有好轉時,她就抓住機會學習別人的長處,護士進來,她便問長問短,從只言片語中蒐集好的護理做法,把一些新的規章制度、操作流程,一一記錄在小本上。
  5月12日午夜12時,李愛民心潮起伏,夜不能寐,她相繼給醫院黨委發資訊、寫書信:“我只是一名普通護士長,做了應該做的工作,卻得到了全體人員如此的厚愛。我的淚水沒幹過,不是為了病,而是為了愛”,“我的身體逐漸好轉,正在整理抗非典體會。出院後請允許我重返一線,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請戰書”,“我不能退縮,不能離開我朝夕相處的崗位”。
  愛民故事———
  同事們説“我們護士長名叫李愛民,她是名副其實真愛民”
  有一次,派出所送來一位掉進糞坑的80歲“五保戶”老人。他滿臉、滿身都沾著污物,臭氣熏天,病人們都躲得遠遠的。李愛民走過去,一件一件脫下老人的衣服,打來溫水,給老人洗頭,洗身子,再換上乾淨的病號服。這時,一直受到驚嚇的老人哇地哭出聲來,口中的污物噴濺到李愛民的臉上。李愛民請醫生為他查體、開藥,把臟衣服洗乾淨,然後送老人回家。
  去年冬,天氣特別冷,一個賣唱的盲藝人在山中迷了路,雙腳凍傷壞死,做了截肢手術,後因傷口發炎到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室求治。患者傷口惡臭,李愛民每天給他換藥,幫他買飯,還拿來毛衣給他穿,真可謂無微不至,成了“盲人的柺棍”。病人傷癒要出院了,他拉住李愛民的手依依惜別:“我雖然看不見你的模樣,但看見了你一顆善良的心。我沒有什麼東西相送,專門編了一首《愛民讚歌》送給你吧。”説著,拉起二胡,動情地唱起來,邊唱邊落淚。
  ……
  李愛民珍藏著一本《抗非典短信集》。這是她被隔離後,收到的300多條手機短信,其情濃濃,其愛深深。
  “愛民,祝你護士節快樂!相信你會戰勝疾病,全院1500多名幹部戰士,永遠是你的堅強後盾。”這是袁士宗院長和雷銘政委5月10日發來的短信。
  “媽媽,我們好想你,盼望你早日回到我們身邊。”稱李愛民“媽媽”的,是科室7個未婚姑娘。她們情同母女,哪個姑娘想家了,哪個姑娘病了,哪個姑娘戀愛了,李愛民都要細細過問,出主意、想辦法。為姑娘們操的心,不比自己的女兒少。
  護士劉淼記得:“去年中秋節那天,護士長怕姑娘們想家,買了月餅,帶大家去北海划船賞月,舍下自己的親人不能團圓而與我們團聚。當她女兒打電話催她回家吃月餅時,我們感動得哭了。”
  ……
  正如哲人所言:一位高尚的母親,必定能養育出勇敢的子女。李愛民以博大的母愛,帶動和影響了一批醫護人員。急診室的15名護士,人人成了護理能手,個個都是抗非典尖兵。
  李愛民小傳
  李愛民,48歲,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護士長,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會委員及護理學組副組長。撰寫護理論文30多篇,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兩項。曾被總院評為護士技術能手、模範護士,年年受嘉獎。2002年7月曾擔任兩岸四地急診護理學術會議大會執行主席。(李新彥 張梅珍 夏九頭)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