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兩岸攜手共降SARS疫魔 -科研進展
科研進展


 

非典七大科研進展公佈 SARS病毒痰中可存活5天
 
 
  來源:      日期:2003-06-03 09:34

  北京娛樂信報

  昨天下午,全國非典科技攻關組召開發佈會,公佈了關於SARS科研的最新進展。據攻關組副組長、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介紹,科技攻關組成立以來,已在疫情流行趨勢預測、病毒體外生存規律、出院病人是否排毒等流行病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SARS病毒痰中可存活5天
  非典病毒在人體外到底可以存活多久?針對各種説法,攻關組採用模擬標本,研究並確定了非典病毒體外環境生存與抵抗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在人體三種排泄物(痰、糞便、尿液)和血液中,非典病毒能長時間保持活力。在24℃條件下,在痰和糞便中存活約5天,在尿液中存活約10天,血液中可存活15天;在室內條件下,在濾紙、棉布、木塊、土壤、金屬、塑膠、玻璃等表面可存活3天。
  75℃加熱30分鐘就能殺死病毒
  此次,攻關組對目前應用的幾種消殺製劑的效果進行了研究評價,結果表明:含氯消毒劑和過氧乙酸按照衛生部推薦濃度,幾分鐘內就可完全殺死糞便和尿液中的非典病毒;紫外線照射方法,在距離為80-90釐米、強度大於90μw/cm2條件下,30分鐘可殺滅體外非典病毒。
  另外,在無血清培養條件下,非典病毒在37℃時可存活4天,56℃加熱90分鐘、75℃加熱30分鐘則可殺滅病毒。
  治愈患者不會再傳染
  出院病人到底有沒有傳染性?這個公眾關心的問題也是攻關組的研究重點。
  調查人員從數據庫記錄中找到363名出院病人,其中94人提供了漱口水,93人提供了糞便標本,92人同時提供了漱口水和糞便標本,82人提供了血清標本。
  攻關組使用非典病毒核酸擴增熒光檢測試劑盒(ICR),對漱口水和糞便標本進行了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同時,利用RT-PCR方法,對41名患者的痰液和糞便進行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研究結果表明,已出院的非典型肺炎患者,沒有排毒現象,不存在傳染性。
  密切接觸者無隱性感染可能
  攻關組採用北京華大吉比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産的非典病毒抗體(IgG)酶聯免疫診斷試劑盒,開展了非典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廣東、北京的546名臨床診斷病人的血清檢測的結果表明,IgG抗體陽性率為62%。同時,對廣東1067例密切接觸非典患者的一線醫護人員、流調人員血清進行了檢測,IgG陽性率為2.2%,與正常人群相近。初步研究表明,與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無隱性感染現象。
  潛伏期患者傳染可能性很小
  攻關組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積水潭醫院等單位,對非典暴發過程中兩例傳播鏈進行了細緻的調查和分析,其中一例中共追查與傳播鏈相關的接觸者207人,傳播鏈4代,發病36人;另一例中共追查與傳播鏈相關的接觸者275人,傳播鏈4代,發病41人,這兩個案例中共追查到潛伏期密切接觸者158人,無一人發病。
  控制與預警系統投入使用
  非典國家控制與預警地理資訊系統利用已建立的地理資訊系統(GIS),在空間和時間上,對確診和疑似兩類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按照不同指標和空間位置進行分類匯總和統計分析,並在地圖上進行了空間位置標定。
  據悉,這套系統已經于5月20日投入運作。
  SIR模型建立趨勢預測方法
  攻關組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根據衛生部公佈的最新疫情數據,採用SIR模型,建立了短期和中長期趨勢預測方法。
  目前,攻關組已對北京市一週內新增確診病例進行了預測,預測誤差在10%範圍的天數達到總預測天數的66.7%。從5月第一週起,進行了中長期預測研究,根據傳染病的傳播機理和數據本身的特點,分別建立了系統動力學模型和Richards模型。綜合各模型的預測結果,北京市非典型肺炎確診病例預計最高值在2600-2800例之間,在6月初新增確診病例將在總體上降到個位數。(張薇)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