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在高層與基層互動中生機勃勃
 
 
  來源:      日期:2007-03-15 13:36

 

  新華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魏武 吳晶晶 仇琳)正在召開的兩會上,一群來自村鎮的全國人大代表的身影引人注目:有村民,有工人,有居委會主任。離開北京,與他們朝夕相處的,將是田間地頭的農民和身著勞動服的工人。他們的北京之行帶來了基層群眾的聲音。“我們帶來的問題很簡單,但這些小事情確實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來自廣東惠州市的陳雪英代表説。21年前,陳雪英離開龍川縣日新當村老家,來到惠州市信華精機有限公司當家用錄音機裝配工。數年後,這位打工妹因工作出色升任現場主管。如今,她已連續擔任九、十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由同省代表黃細花領銜,陳雪英和來自全國各地的55名代表在一份建議上簽名,要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停止每次3角的跨行查詢費。“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問題,百姓關注了,我們就要反映。”陳雪英説。

  來自黑龍江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姜鴻斌説:“各級人大代表是民意上傳的重要渠道之一。作為我國民主制度的‘末梢神經’,基層民主的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民主大局。”他認為,與普通民眾關係最為緊密,最能解決民眾生活中的“小事”,也最能彰顯中國式民主品質的,是村民委員會、社區委員會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組織。“畢竟,與普通人生活攸關的問題,大部分要在這個層面上解決。”在廣東佛山市的羅南村,村民開展“政治活動”的規範化程度與許多中等城市完全相同。全國人大代表、羅南村村委會主任關潤堯説,村委會換屆選舉時,村民們先在禮堂聽完候選人的演説後,在選票上寫上自己滿意的候選人的名字,“快的時候,選舉結果一兩個小時就能出來。”三千多人的羅南村每人平均年利稅兩萬多元,雄厚的實力使它各方面設施都很齊備。但在中西部地區,很可能幾條板凳、一張石桌,便是一個基層組織的全部家當,大小村務就在這裡通過民主討論解決。

  關潤堯説,過去老百姓不積極,選誰都一樣。現在要選村民代表或村委會主任,老百姓都積極參加。誰可以帶領大家致富,誰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就選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陽縣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説,每年人大開大會之前,自己都會集中一段時間到村裏調研,聽取農民意見、建議,收集整理好帶到北京來。大會結束後,回到村裏,他則會把參加兩會的情況報告給村民們。

  “儘管所處地區的發展程度有所不同,但這些形式各異的中國民主‘末梢神經’的良好發育,無疑是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內的各級民主政治架構的第一營養源。”姜鴻斌説。

  “實際上,我們也在留心,兩會上的哪些做法能供我們村借鑒和學習。”關潤堯説,“畢竟,兩者之間除‘神似’之外,還有很多可以‘形似’的地方。”此次兩會中,許多基層話題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有關。姜鴻斌説,“這是中國式民主可以實現上下互通、互相借力的重要方面。不僅有民主內容的通達,還有工作形式上的借鑒。”

  全國人大代表劉來平認為,基層民主每一個前進的步伐,都會通過不同渠道對較高層面的政治生活施加影響,最後傳導入最高政治生活中,並對中國政治生活的全局發生影響。

  “比方我們進行一個關於農業的專項視察,就要走街串戶,了解真實情況,通過我們,這些情況很快就能反映到國家層面上來。” 姜鴻斌説,“這是一個完整的資訊鏈和責任鏈,國家的意志、人大代表的工作和人民的意願在這裡構成一個完整的迴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