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人平均負擔行政費用20年增長23倍
 
 
  來源:      日期:2007-03-13 10:29

 

     12日,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首先發言的馮培恩委員毫不客氣地指出,我國20年來行政管理費用超常規增長與政府浪費現象有關。

     馮培恩委員稱,從1986年到2005年我國每人平均負擔的年度行政管理費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長23倍,而同期每人平均GDP增長14.6倍,每人平均財政收入和支出分別增長12.3和12.7倍。“可見20年來每人平均負擔行政費用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每人平均GDP和財政收支的增長速度。”馮培恩説,行政管理費用超常規增長與政府浪費現象有關。

     他在舉例時説,公務用車、公款吃喝和公費出國浪費是民眾近年來關心的熱點,中央曾三令五申遏制這些浪費,各地也採取過一些改革措施,但至今這幾方面的開支都在兩三千億元以上。

     “第二是政府會議浪費。”馮委員指出,我國各級機關每年會議不勝其多。例如西部某縣2003年縣委縣政府及其下屬部門召開涉及鄉鎮的會議達375次。近年來會議規格、標準、檔次還在升高,有些成為變相的公費旅遊。

     “政績工程”和辦公樓建設浪費也被馮委員點名。他説,據有關部門披露,中國約有1/5的城鎮建設存在“政績工程”。一些欠發達地區競相蓋起豪華辦公樓,例如一個省級貧困縣的政府辦公樓耗資7000多萬元,相當於該縣年財政收入的1/3;一個只有7個村幹部的村委會耗資400多萬元興建辦公樓。

     馮培恩最後提到的是能源和資源浪費。他稱,某城市48家政府機構2004年每人平均能耗量、用水量和用電量分別是當地市民的4倍、3倍和7倍。據專家估計,中國政府機關單位建築面積的能耗是美國1999年平均水準的133%。中國公務員每人平均紙張耗費量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是部分發達國家的10倍。

     痛指政府存在的四大浪費現象之後,馮培恩表示,我國行政管理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從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間增長將近一倍,超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5.6%的標準。同期,中國撫恤和社會救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國防、科技和農業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下降了1.8、1.2和0.4個百分點。可見政府浪費加大了財政負擔,擠佔了科教文衛醫和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李天際)

  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