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字之改 陽光照亮500億
 
 
  來源:      日期:2007-03-08 13:22

    錢袋子始終牽動著代表委員們的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預算報告中首次提出,2007年國家將從去年超收收入中安排500億元設立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並將這個基金的使用納入預算管理,接受全國人大監督。這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廣泛關注。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前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翟熙貴代表,深刻地體會到500億元調節基金背後的內涵。他説,為了這個預算調節基金,財政部多次徵求人大財經委的意見,最終接受了人大財經委的意見,在預算草案中,對這項基金的表述由“衝減收入”改為“列入支出”,以便於人大的監督。

     “這種做法保證了財政收支的真實性。”翟熙貴代表解釋,“如果是‘衝減收入’,就意味著從3.93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中減去500億元,這意味著人為減少了收支盤子,這樣一來收支就不真實了,中央預算調節基金也就成了預算外的。”

     “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設立將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所謂豐欠調節,有利於應對突發事件和特殊困難。”原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光瑞委員強調,“但一定要明確規定使用的範圍和審批程式,對使用加強監督。”

     有關財稅專家認為,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納入預算管理,接受全國人大監督,意味著我國財政透明度顯著增強,預算管理進一步科學化。

     2500億超收收入有帳單

     據了解,這幾年全國財政收入連年增長。

     2006年全國財政收入3.93萬億元,比2005年增加了7694.33億元,增長24.3%,比預算超收3920.2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收入超收2542.47億元。

     這超收的2000多億元花到哪兒去了?往年只有財政預算報告才會給個説法,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已給出了這些超收收入的去向:主要用於解決出口退稅和退耕還林等歷史欠賬,依法增加對地方稅收返還和一般轉移支付,增加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加社會保障基金、企業政策性破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支出。

     今年的財政報告還給出了一份明確的帳單:增加社會保障支出241億元;增加石油特別收益金專項支出372億元,用於對農漁林等行業因油價上漲增支的補助,以及能源開發、節能、環保等方面的重大項目支出;增加預算內經常性投資100億元,主要用於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加專項支出135億元,用於公路建設、購置儲備油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增加“三獎一補”資金、對西藏農牧民補助、緝私經費補助、口岸專項轉移支付35億元;增加出口退稅指標613億元,用於解決剩餘出口退稅歷史陳欠;減少中央財政赤字200億元;預留2007年調整工資及相關支出130億元。

     事實上,這幾年伴隨著財政預算制度的改革,以及人大、審計監督職能的強化,老百姓關心的錢袋子的透明度顯著增強。

     記者發現,今年兩會提供給人大代表有關預算審查的資料除財政預算報告外,還有全國預算草案、中央部門預算草案及《預算審查參閱材料》,加起來有幾百頁。其中,《預算審查參閱材料》上不僅有當年的數字,還有連續幾年的數字,便於代表詳細查詢和審查。

     “這是今年兩會引人注目的新變化!”山東團的張敏代表告訴記者,去年《預算審查參閱材料》一個小組只有一兩本,他只能借著看,今年人手一本,一定得好好看看。

     把錢袋子晾在陽光下

     全國人大常委、財政部原副部長張佑才代表説,從今年起中央預算的編制執行和會計核算按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進行,是按新科目來的,這是與國際接軌的制度改革。“過去我們的預算分類,建立在計劃經濟基礎上,看不出政府具體幹了什麼事。改革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看清楚政府到底花錢幹了哪些事?哪個部門用了多少錢?用在了什麼項目上?”

     全國人大常委、審計署原副審計長劉鶴章代表認為:“今年總理報告、財政預算報告都重點強調了收支兩條線,收歸收,支歸支,這是個亮點。打個比方,公安部門罰款,錢要交到財政,要花錢則由財政按職能撥款。這就避免了一些執法部門為了發獎金亂罰款。這樣做有利於公正透明,減少苦樂不均和行政亂收費。”

     翟熙貴代表注意到,今年財政部提供的部門預算數量比以往有所增加,“這意味著接受人大監督的自覺性提高了,也是財政公開增強透明度的表現。”記者在一位代表的提示下數了一下,提供部門預算的有教育部等大約40個部門。

     為了説明增加部門預算的重要性,劉鶴章代表打了個比喻:如果一家有九個子女,他們的支出是一本賬,這本賬要看明白查清楚,每個子女的賬都要查。不能查張三、不查李四,這裡有個公平的問題。部門預算加起來的數應該等於總預算。現在我們還做不到這一點,但部門預算數量的增加體現了這種進步。

     更令代表委員們欣慰的是,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國家對三農、教育等領域的資金投入將顯著增加。

     “這體現了公共財政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本質特徵,財政支出重點向社會事業傾斜,突出加強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只是知道了還不能真正叫監督”

     雖然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亮點不少,預算編制改革大有進展。但對於進一步增加透明度,他們也提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張光瑞委員説,財政預算報告上説,2006年中央財政預計超收收入安排使用的情況,國務院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這種提法很含糊,僅是報告不行,只是知道了看到了不叫監督。財政超收部分必須接受人大審查。”

     張光瑞委員算了一筆賬:2007年中央政府安排教育支出,比上年增加了41.7%,醫療衛生支出比上年增加了86.8%,但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只增長了13.9%。用於三農的支出只增長了15.3%。與之相比,2007年用於基本建設的投資增長仍是30%。這顯然不適當。“雖然從2006年起,已經開始加強對三農和社會保障的財政支援。但由於長期重經濟輕社會發展,現在的支出是補償性、還賬式的。所以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多增長。”

     “人大代表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監督政府預算,但現在仍有一些問題妨礙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監督權”。全國人大代表葉青建議,財政預算報告要擴容,內容要細化,應多加説明、解釋和圖表,盡可能讓更多的代表看明白。“財政預算報告要恢復在全體大會上給全體代表讀的制度。現在大會上不讀財政報告,會下代表看的不仔細,很難體現人大監督。納稅人是不滿意的。”他還建議,每團抽出看得懂的專業人士組成小組,就財政預算報告進行集體討論,由財政部長當面作答。

     翟熙貴代表説,雖然政府對公共財政投入的力度大大加強,但還不夠。目前對教育、科技等方面在預算資金安排的絕對數上有很大增加,但其佔GDP的比例還遠遠不夠。

     他認為,今年年初列入預算安排的1300多億預算項目的資金到位率不到50%。“資金不到位是造成年底突擊花錢等一系列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他還特別強調,要加強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督。轉移支付資金要納入地方預算,接受地方人大監督。同時各級審計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的審計監督,確保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只有進一步加強人大監督職能,公共財政公開透明,才能真正打造一個百姓放心的‘愛民政府’。”這是許多代表委員共同的心聲。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