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面
 
 
  來源:      日期:2007-03-17 09:30

 

  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6日電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1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應大會新聞發言人姜恩柱邀請同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招待會開始時,溫家寶説: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這是我作為本屆政府總理在兩會期間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這次兩會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單就網際網路上向總理提的問題已經超過100萬條,點擊的人數超過2600萬人次。我昨天瀏覽了一下,有一個網民寫道:總理的心究竟離我們有多近?他在思慮什麼?就在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個代表轉來的一所小學學生寫給我的信。儘管再忙,我還是用毛筆親筆給孩子們回了信,鼓勵他們茁壯成長。我在網上看到有一個消息,一個政協委員提出關於要建立兒童醫療保險的建議已經四個年頭了。我很注意這件事情,立即寫了批語。我説,關係孩子們健康的事情應該重視,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

  本屆政府工作走過了四個年頭,它告訴我們,必須懂得一個真理,這就是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必須秉持一種精神,這就是公僕精神。政府工作人員除了當好人民的公僕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權力。必須堅定一個信念,只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追求真理,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只要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

  謝謝大家。

  華爾街日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現在國際投資者都非常關注中國的股市,您是否認為在過去的兩年,中國的股市上漲或者發展過快、過猛?您是否認為普通的投資者現在承擔著過大的風險?中國政府打算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給股市降溫,或者説來調控股市?另外一個問題是有關中國的外匯儲備投資的。中國政府提出要建立一個新的投資機構,尋求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我想問的是,中國新成立的這種機構,它將把投資投向哪些具體的資産?

  溫家寶:我關注股市的發展,但更關注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去年以來,我們加強了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特別是成功地推進了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歷史上的遺留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這就需要: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品質;第二,建立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體系;第三,加強資本市場的監管,特別是完善法制。最後,要加強股市資訊的及時披露,使股民增強防範風險的意識。

  你談到中國的外匯儲備如何使用,這確實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從我國的經歷來看,外匯少的時候,有少的難處。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們因缺少外匯,曾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他們只借給我們八億美元。現在外匯多了,超過一萬億美元了,怎麼把它使用好?這又成為我們一個新的難題。

  中國實行外匯儲備的多元化,這是基於外匯安全的考慮。我們是要組建一個外匯投資機構,這個機構是超脫于任何部門的,依照國家的法律來經營外匯,有償使用,接受監管,保值增值。

  中國對外投資時間還短,我們十分缺乏經驗。我最近查了一下資料,現在非金融類的對外投資,截至2006年底,只有733億美元,去年一年新增160億美元。這同發達國家比起來,簡直是微乎其微。

  我知道你提出的問題,是關注我們成立這個公司開展對外投資會不會影響美元資産。在中國的外匯儲備當中,美元資産佔多數,這是個事實。中國購買美元資産是互利的,中國組建外匯投資公司,不會影響美元資産。

  人民日報記者:剛才總理介紹了昨天下午給一所小學的小學生寫回信,這是民生問題。民生是本次兩會代表委員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這份樸實的報告在民生方面出臺了許多新政策,也增加了這方面投入。請問總理,如何在制度上保證這些政策和資金真正落到實處、發揮效益,讓百姓得到實惠?

  溫家寶:我們改革和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這就需要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問題涉及人們的衣食住行,但當前最重要的是促進教育機會的均等,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解決民生問題,要有制度的保障。我們免除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是立了法的;我們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制教育是立了法的;我們將要開始的實行覆蓋城鄉的低保制度也要用法制保障。我們正在擬定城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最終也要建立制度。有了制度,就不會輕易改變,就不會因為政府的更替和領導人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解決民生問題要首先著眼于生活困難群體。因為在中國城鄉,生活困難群體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農民。一個船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隻,而是那個最慢的船隻。如果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解決民生問題還要讓人民生活得快樂和幸福。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推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記者也許問,什麼叫快樂?我可以借用詩人艾青的一句詩:“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

  日本NHK電視臺記者:我想提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日中關係。現在,日中關係面臨著改善的時機,同時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您認為現在日中關係還有什麼不足?在改善這種關係上需要做什麼?另外一個是日本公民被綁架問題。中國對這個問題,今後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溫家寶: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有一句古話:“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這是管子的話。在中日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就消除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問題達成了共識,這就促成了安倍首相去年10月訪問中國。中日兩國發展合作關係,世代友好,符合歷史潮流,符合人民願望。雖然現在兩國間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已有一個基石,就是三個政治文件。

  中日關係的三個政治文件從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實上總結了兩國關係的過去,也從長遠和戰略上,規劃了兩國關係的未來。我們要堅持這三個文件的精神,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如果説安倍首相去年10月訪問中國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4月份我對日本的訪問將成為一次“融冰之旅”。我將和安倍首相就建立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內涵達成共識,並就建立兩國經濟合作的機制、促進科技教育的交流和人員的往來、特別是青少年的往來進行磋商。我希望中日兩國之間能夠構建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友好合作格局。

  至於你提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表示,對於日本公民遭受綁架一事表示同情和理解。但是,這是日本和朝鮮之間的問題。我希望日、朝通過溝通與談判,能夠順利解決這個問題。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2007年是兩岸關係的關鍵之年,當然現在兩岸關係是政治冷,但是民間交流非常熱,有越來越多的臺商到大陸來。繼開放臺商包機和推動臺灣水果進口之後,臺灣民眾現在非常關心大陸居民到臺灣來觀光,請問什麼時候開始正式開放和實施?為了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還有哪些具體措施和構想?2008年也是關鍵的一年,在北京有奧運,在臺灣有大選,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您的期待和看法是什麼?

  溫家寶:這兩年是海峽兩岸關係十分關鍵的時刻。關鍵在哪?關鍵在於維護臺海的和平與穩定。我在政府工作報告裏已經再次重申:我們堅決反對“臺灣法理獨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我們密切關注著臺灣分裂勢力在“臺獨”的道路上所採取的種種行動和他們分裂的圖謀。我們絕不允許改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國際公認的法律地位。

  我們將牢牢把握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主題,繼續貫徹和執行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你説得很對,現在臺商來大陸發展的越來越多。去年兩岸雙邊貿易額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其中臺灣向內地出口達到800億美元。我們將保護臺商以及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就學、旅遊等各方面的合法利益。我們積極推進全面的、直接的雙向的“三通”。首先要解決兩岸客運包機週末化的問題和兩岸貨運包機便捷化的問題。大陸同胞到臺灣旅遊已經期盼多時了,準備多日了。我們希望早日實現這個願望。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是任何人無法改變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中央電視臺記者:剛才總理説除了做公僕,沒有其他權力。我想這話不僅是對政府工作人員説的,更是對領導幹部説的。我問的問題與此相關,也就是反腐敗的話題。最近陳良宇、鄭筱萸等案件的查處和披露引起很大的反響。我們也聽到了來自觀眾的聲音:一方面大家覺得特別的欣慰,因為加大反腐力度一直是人們所期待的,而另一方面人們很憂慮,為他們看到的腐敗現象憂慮。如何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領域權錢交易的現象?

  溫家寶:應該承認,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腐敗現象接連不斷地發生,在一些部門和地方還比較嚴重,甚至涉及到許多高級領導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制度上入手。因為造成腐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權力過於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這就需要改革我們的制度。要貫徹我們已經制定的行政許可法,減少審批事項。政府部門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資源和審批權力,容易滋生權錢交易、以權謀私、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第二,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減少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加強人民對政府的監督。今後,凡屬審批事項,特別是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都要公開、公正和透明。第三,要實行教育和懲治並舉的方針。讓每個幹部和領導者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於那些貪污腐敗分子,不管發生在哪個領域,涉及到什麼人,不管他職務多高,都要依法嚴肅懲處。

  法國世界報記者:最近您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您提到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民主並不是相互排斥的,您同時還説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要經歷一百年。請問這是否意味著説,中國在未來的一百年都不需要民主?

  溫家寶: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道理:就是社會主義與民主、法制不是相悖離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等等,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是全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我同時強調,世界上有2000多個民族,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的社會歷史文化不同,他們的發展水準不同,實現民主的形式和途徑也是不相同的。這種文化的多樣性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至於你提到社會主義民主是什麼?我可以明確地説,社會主義民主歸根結底是讓人民當家作主,這就需要保障人民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就是要創造一種條件,讓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環境下,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的能力;就是要實行依法治國,完善法制,建設法治國家。

  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包括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都還不足。我們願意實行開放政策,學習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走中國式的民主道路。你説我的文章講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歷100年,是否意味著説100年不要民主,這是你誤解了。我是講社會主義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發達到比較發達,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中,我們要實現兩大任務,推進兩大改革。兩大任務就是:一是集中精力發展社會生産力;二是推進社會公平與正義,特別是讓正義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首要價值。兩大改革是:一是推進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二是以發展民主政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

  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樣,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任何國家和地區,民主制度的狀況、優劣,都要以實踐為檢驗標準。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請問總理,對香港回歸十年來的表現,您有什麼樣的評價?我們知道總理一直非常關心香港的情況。請問總理,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樣的希望?在今天大會剛剛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請問總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我們國家未來的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溫家寶:香港回歸十年來,確實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這十年來,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決按基本法辦事,沒有干預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內部的事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香港市民,戰勝了亞洲金融風暴等一系列的困難,經濟得到穩定、恢復和發展,民生得以改善。

  香港目前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我一直認為,香港背靠祖國、面對世界,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香港有著世界最自由的經濟,廣泛的國際聯繫,有著較為完備的法制和經濟管理人才的優勢。香港具有的金融中心地位以及航運中心地位、貿易中心地位,是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值此香港回歸十年之際,我請你轉達對香港同胞的問候,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榮,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諧。紫荊花盛開了。今年花兒紅,明年花更好!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我的問題是關於中國政府對國內和全球環境保護的政策。為什麼中國政府去年沒有達到降低能耗和減少污染的目標?具體問題是在哪些方面?有預期説到200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將來會不會願意接受國際社會共同確定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溫家寶:關於我們去年沒有完成降耗減排的目標,我在人代會上已經作了充分説明,就今後採取的措施也提出了八個方面。這裡我想不再重復了。

  你提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我們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態度。我們贊成《京都議定書》。雖然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還是根據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公約,制定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我們提出:從2006年至2010年,單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雖然《京都議定書》對於發展中國家並沒有規定必須執行的指標,但是中國政府還是本著對世界負責的態度,認真地履行自己應盡的國際義務。

  中國新聞社記者:中國經濟增長已經連續四年超過10%,而通脹率低於3%。這在中國和世界上都是少見的。有專家認為,2007年將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拐點,您對此怎麼看待?中國經濟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今後還能不能繼續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發展勢頭?

  溫家寶:近些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必評功擺好。我的腦子裏充滿了憂患。“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中國經濟存在著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結構性問題。所謂不穩定,就是投資增長率過高,信貸投放過多,貨幣流動性過大,外貿和國際收支順差過高。所謂不平衡,就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不平衡。所謂不協調,就是一二三産業不協調,投資與消費之間不協調,經濟增長過多地依賴於投資和外貿出口。所謂不可持續,就是我們還沒能很好地解決節能降耗問題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而且是需要長期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

  我曾經説過,中國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速度,這個勢頭還能不能繼續保持下去?首先,條件是具備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能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國際和平環境,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其次,是我們擁有一個潛力很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但是,能不能做好,關鍵在於我們的政策和應對能力。今後我們將繼續推進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推進改革開放,消除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推進知識和技術的創新,使經濟增長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上;推進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使中國的發展能夠保持可持續性。實現這個任務,雖然十分艱巨,但是我們抱有信心。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記者:我想問一個有關達賴喇嘛的問題。達賴喇嘛表示希望到中國來朝聖,但是中方有一些官員稱,達賴喇嘛一直宣揚“西藏獨立”。達賴喇嘛現在已經表明他不尋求“西藏獨立”,但為什麼中國政府仍然視他為一個民族分裂分子?您是否會允許達賴喇嘛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來中國朝聖?

  溫家寶:我們對達賴喇嘛的政策是明確和一貫的,只要達賴喇嘛承認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放棄分裂活動,那麼我們就可以就他個人的前途問題同他進行接觸和商談,這個大門始終是敞開的。

  西藏是中國的一個自治區。大家如果還記得的話,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建的時候,十四世達賴喇嘛是當時的籌委會主任。但是,現在達賴喇嘛在國外組建“西藏流亡政府”,宣揚西藏的“高度自治”,甚至要求中國的軍隊從西藏全部撤出,居住在西藏的漢人和其他民族也要全部遷出,人們不難看出:他是真心希望祖國的統一還是在破壞祖國的統一?對達賴喇嘛,我們不僅要看他説些什麼,更要看他做些什麼。我們希望達賴喇嘛能夠為了祖國的統一、西藏的發展多做有益的事情。

  美聯社記者:中國在今年進行了反衛星武器的試驗,儘管美國和前蘇聯也進行了這樣的試驗,但他們在最近的20年裏沒有再進行這樣的試驗。這次試驗和中國不斷加強軍事力量這一事實,是否與中國倡導的和平發展相矛盾?

  溫家寶:中國最近進行的空間試驗,不針對任何國家,沒有威脅任何國家,也不違反有關國際條約。中國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在太空搞軍備競賽。我願在這裡鄭重重申:中國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場是不變的。而且我還要呼籲,國際上有關國家應儘早談判簽訂和平利用外空的有關條約。

  至於説“中國軍費不透明”、“中國的太空試驗同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相違背”、“中國對世界是不是有威脅”等等,從這次兩會一開始,就不斷地有記者提出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你兩點:第一,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和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國家,陸地邊界長達2.2萬公里,海洋邊界長達1.8萬公里。我們的軍費,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比例大小,在世界上都是居於後位的。這一點不要説是發達國家了,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都超過我們。第二,近代以來,也就是説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壓迫。我們這個民族深知遭受奴役、侵略帶來的痛苦。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真誠的。我們實行的是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我們有限的軍事力量,也完全是為了維護祖國的安全、獨立和主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完全透明的。

  記者招待會歷時1小時55分。1200名中外記者參加了記者招待會。

 
編輯: 李艷波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