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李斌)政協大會上,記者兩次親眼見到政協委員哽咽或者落淚,令在場者無不動容,內心深處有一種顫動。
一次是3月4日,經濟界、農業界聯組討論時,中國農業大學從事農業研究50年的楊志福委員在給溫家寶總理遞條子後獲得了最後一個發言的機會。在疾呼中國耕地資源和水資源的緊張形勢,在疾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替農民朋友轉述他們的喜和憂時,這位雖有眼疾但將和農業有關的民情民意都裝在大腦裏的老人幾乎一氣呵成,在近半個小時的發言中幾度哽咽。
一次是在新聞出版組的討論會上,原本不想發言的常城委員在發言時眼眶中充滿淚水。讓這位6旬老人心痛的,不僅是百歲父親的離去,更是在醫院81天陪護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種感受和思考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他沉重地呼喚著:中國的白求恩,你在哪?人民的好醫生,你在哪?
他深知,面對巨大的人口和人們越來越高的求醫要求,原本就短缺和緊張的醫療資源更顯緊張;他深知,中國有不少像華益慰那樣的好醫生、好大夫、好醫務工作者;他也深知,面對緊張的醫患關係,醫護人員有太多的苦衷。但他認為,這些都不能成為醫護人員醫德醫風缺失的理由。
正如他反覆強調的那樣,我向醫護人員深深三鞠躬,為他們的努力和辛勞。我經歷的雖然是個案,卻反映出了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一些醫護人員中存在的冷漠症,部分白衣天使職業精神的缺失,現存醫療體制存在的種種弊端,這一切都是應該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政協大會上,面對無數雙眼睛,政協委員的淚水,讓人無法不心生感動。那“眼淚”不是脆弱,而是一種對人民群眾的深愛大愛,是對各行各業“共建共用”和諧社會的美好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