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
 
 
  來源:      日期:2007-03-01 16:18

 

  中國確立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陳二厚 車玉明)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後,中國政府在22日至23日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推進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

  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3日在北京閉幕。來自全國各地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官員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討論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會議並講話。

  中國政府在會議上確認,推進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其總的思路和目標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資訊化水準,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根據會議上提供的消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現代農業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切實加大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糧食生産;加快構築現代農業的産業體系;著力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準;不斷強化現代農業的科技和人才支撐;大力加強現代農業的市場體系建設。

  根據會議上透露的消息,2006年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在自然災害頻發、上年基數較高、政策效應趨穩、貿易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農業發展比預想的要好,糧食産量比預料的要多,農民收入比預期的要高,實現了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開局。農業農村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中國政府認為,當前農業農村發展仍然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解決好“三農”(指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仍然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關於明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中,會議提出,將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農業投入,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會議要求中國各地方政府從當地實際出發,從最有利於農民、最需要解決、最有條件解決的問題著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防止搞單一模式,防止脫離實際、急於求成。

  中國政府還要求,明年各地方政府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要繼續增加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中國明年起將對全國1.48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落實免除學雜費政策,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縣,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來源:新華網

  泰州大力推進“強村工程” 農民真切感受到新氣象

  本報南京4月25日電 記者龔永泉報道:江蘇泰州市在全市1585個行政村中,大力實施“強村工程”,積極推進“創業富村”、“能人治村”、“文明建村”,讓廣大農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帶來的新氣象。

  “創業富村”。泰州市委、市政府選擇30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予以重點扶持;市工商等部門出臺免收管理費等9項優惠政策;市區兩級抽調近6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組建創業顧問團服務團等,為基層黨員群眾創業發展提供便捷週到的服務。目前,該市近10萬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黨員、基層幹部都參加了“帶頭創業、帶領創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農村黨員幹部新增創業項目8300多個,落實幫帶農戶2.8萬多戶。

  “能人治村”。泰州市各村把支部建到行業協會中、建在産業鏈上,由帶頭創業能力強、帶領創業能力強的“雙強型”能人擔任黨支部書記,從而將黨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的物質力量。村兩委會改選後,全市有108個村黨組織書記由“雙強”型能人擔任。泰州還從高考落榜生、退伍軍人、企業職工、致富能手及外出創業有成人員中優選確定了4200多人,建立了“村級後備人才庫”。目前,全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村幹部已達1621名,同時有110多名大學畢業生充實進了村班子。

  在“文明建村”方面,泰州從市、區兩級機關部門抽調理論骨幹組成宣講團,深入農村,就新農村“二十字”目標的內涵等進行生動講解和輔導。在農村廣泛開展以“黨員示範戶”、“十星文明戶”等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廣大黨員幹部爭做“文明鄉風倡導人”的意識。去年底,該市完成了鎮、村終端接收站點建設,建成了覆蓋全市農村和社區的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網路。全市還建立了黨員幹部文化中心戶1600多戶。

  來源:《人民日報》 (2006-04-26 第04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