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消息:國際社會繼續關注兩會
 
 
  來源:      日期:2007-03-17 10:33

 

  新華網北京3月16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連日來,國際社會、海外媒體和知名人士對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中國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物權法和企業所得稅法等給予了極大關注。

  荷蘭經濟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對全國人大審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表示讚賞,認為這將使中國的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利於中國産品提高品質、降低價格,使消費者受益,並將有助於增強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荷蘭經濟部還對中國出臺物權法表示歡迎。

  英國最新出版的《經濟學家》在封面文章中説,中國制定物權法是經濟改革和法治的“一次具有偉大象徵意義的勝利”,表明中國越來越關注民生,越來越傾聽民意。《泰晤士報》發表評論説,中國制定物權法是在前進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這部法律將正式給予在過去30年的市場改革中所積累的私有財産與國有財産相同的地位。《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制定物權法以明文昭示了中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同時也首次對私有財産進行定義並提供法律保護。

  著名經濟學家、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認為,物權法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制度保障,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物權法的制定,將公民的私有財産與國家財産一樣列入法律保護範圍,可以增加人們的創業積極性,也可以有效防止民間資金外流。

  法國《歐洲時報》在題為《兩會落幕 “和諧”舉步》的評論員文章中説,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民生課題,對現實存在問題的清醒面對,奠定了此次兩會的開場基調。此後,代表委員們關於貧富差距、低保醫保、教育公平、百姓住房、食品安全、農民利益等論題,都與蒼生百姓掛鉤,都與和諧目標緊扣。文章還説,胡錦濤主席在參加會議討論時,強調“憂患意識”一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表明新一代領導人始終對現實有清醒認識,有未雨綢繆的心態。

  波中友好協會會長、波蘭前駐華大使古拉爾赤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從這次兩會討論的問題來看,中國政府非常關注社會公平、公正以及和諧建設。他認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一些矛盾很自然,很正常,比如貧富差距及地區發展不平衡等。但中國政府沒有回避問題,而是採取比較好的措施逐步加以解決。比如加大對西北內陸不發達地區的投資開發力度,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政策和主張。中國政府完全能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墨西哥中國問題專家卡洛斯羅哈斯對新華社記者説,物權法出臺是中國國情的需要,是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物權的平等保護,明確物權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而新確定的企業所得稅率並不高,墨西哥企業不可能因為這個放棄在中國投資。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