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小家”難事成國事 民生將引領中國發展
 
 
  來源:      日期:2007-03-07 14:25

 

  中新網3月7日電 美國《僑報》3月6日刊發社論文章指出,今次兩會滿耳民聲,政府工作報告滿紙民生。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新的歷史起點上,民生與公平將成為新的動力源引領新一輪中國改革,它將帶來社會的高度認同感和穩定性,使中國再次爆發巨大的發展力量。

  原文摘錄如下:

  北京時間3月5日上午,人民大會堂,溫家寶用135分鐘時間、兩萬多字、120多個數字,用平實的語調和沉實的文字,向中國百姓報告政府工作,也向世界説明瞭中國。

  下午和晚上,有世界各地無數關心中國的人要上中國的自習課,有無數中國的普羅大眾在其中找尋切近議題,有無數觀察家在年年相似的兩會中讀出迥異而斑斕的中國政治風景:

  第一,家事成國事,政府關注民之所欲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國GDP總額已經位列世界第四,但中國60%以上國民還是低收入者或中低收入者,他們前所未有地受益於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伴生的困惑。

  調查顯示,“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已成為中國社會三大難題,它們有時像三座大山,壓在頭頂讓為發展而驕傲的中國人快樂不起來。

  政府要得到人民的擁護,必須憂民之所憂。胡錦濤上任伊始就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而今年春節,溫家寶則再次強調,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職責。

  所以,民眾家事成國事是一個親民政府施政的題中應有之意。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官心順應民心,把萬家之事變成了一國之大事,把“小家”的難事,變成了大國領導人的心事。一直奉發展為圭臬的中國高層開始追趕民之所欲,問事、問情、問政、問計于百姓,直面回應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兩會成為民意表達與凝聚的平臺,監督政府與問責的平臺。

  第二,總理談民生,政府報告就有掌聲

  請普通民眾到中南海議政的溫家寶,捧出的第四份政府工作報告滿紙民生,老百姓可以在中間找到你我: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食品安全、司法公正、安全生産、環境保護……方方面面,“民生”喧嘩,這個一邊連著大國穩定、發展與崛起,連著和諧、奧運、十七大的政府工作報告,另一邊連著中國最底層民眾的生老病死、柴米油鹽。

  中國政府再次送出一個個“民生大禮”,讓中國老百姓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實惠,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到每個角落,讓中國發展的短板及時得到接補:

  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可使一點五億中小學生受益;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安排中央財政支出201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247億元;各類高校獎學金、助學金的全覆蓋,中央財政支出由上年的18億元增至95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覆蓋面,將使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達到101億,較上年提高一倍多;中央財政安排“三農”資金今年再增520億元,達到3917億元……

  外界已注意到,中國的兩會政治客套正越來越少,但溫家寶每談民生,必有掌聲,看來滿紙民生的政府工作報告最有份量和感召力,最能入腦入心。

  第三,民生與公平,和諧理念引領改革

  眼下,中國已經完成GDP第二個翻番,正處在第三個翻番階段,經濟仍在高速增長,社會轉型進入到關鍵時刻。十三億人的大國,在先富到共富的路上,左邊是“黃金機遇期”,右邊是“矛盾凸顯期”:

  從愈演愈烈的官員腐敗,到資本積累的不擇手段;從官商勾結的“權力經濟”,到壟斷行業的“壟斷福利”;從社會分配的懸殊,到部分百姓的生計維艱……在世界驚艷中國的快速增長同時,老百姓的公平感卻不升反降。

  汲取古今智慧,借鑒中外經驗,集納官民意見,胡溫在繁雜的事端之中找到民生的為政切入點,致力構建公平與和諧的社會。這樣做一可化解改革離心力,二可奠定社會穩定基石,三可找到發展的新動力:政府對民生的大量投入,將給經濟注入新的血液,而社會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更可以消除民眾對花錢的擔憂,給中國經濟帶來急需的消費潮。

  所以,今次兩會滿耳民聲,政府工作報告滿紙民生。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新的歷史起點上,民生與公平將成為新的動力源引領新一輪中國改革,它將帶來社會的高度認同感和穩定性,使中國再次爆發巨大的發展力量。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