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常務副省長張昌平:海西發展需要明確定位
 
 
  來源:      日期:2007-03-12 14:39

 

  ——專訪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代表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葉靜張娟娟/“兩會”現場報道

  “就像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樣的發展戰略一樣;就像當年為了平穩實現香港回歸,重點扶持了深圳一樣;就像為了穩定港澳我們實施CEPA一樣,希望國家能對海西給予明確定位。”3月7日,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代表在“兩會”現場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

  關鍵要有好項目

  他向記者介紹説,2006年,“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寫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

  “這對於福建而言,無論作為對臺的窗口,還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主體省份,無疑都是個利好的消息。而如何打造好海峽西岸經濟區(下稱海西)的發展,也成為了福建省考慮的重要問題。”

  在過去的2006年,海西的建設已開始全面推進,效應也日益顯著。國家有關部委也從規劃佈局、項目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援。

  對於外界有關海西的發展缺少國家稅收、資金等方面支援的看法,張昌平認為,“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國家對經濟發展佈局有全盤的考慮。對於海西、福建的發展來説,我們需要黨和國家的支援、也要依靠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來,我們發展的最大阻力不是資金,關鍵是要有好的項目。”張昌平認為,對於現在的發展,中央提出來“又好又快”的口號,“好”放在前面,要“好”關鍵是指發展那些科技含量高的、符合生態要求的、降低能耗的産業。

  海西發展要走環保路

  關於未來項目的引進、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張昌平説:“在經濟發展中有增長的指標,也有控制性的指標,包括對節能的要求,廢物廢氣排放的要求,環境污染控制的要求等。這些要求和經濟增長的要求相比更為重要,我們會在污染能耗降低要求的幅度之內,再綜合考慮引進和發展的項目。”

  關於海西建設的遠景規劃,張昌平説,“現在福建産業集中度佔到54%的主要是三大産業,電子資訊業、機械産業和化工産業。在海西的建設發展中,福建會擇優發展一些産業,特別是資訊産業的發展。”

  在建立海西的過程中,福建仍然要儘量與珠三角、長三角加強緊密聯繫,“不要形成兩個三角洲間連接的斷裂”。不過他也指出,海西又有自己特定的目標和內容,主要是針對海峽另一面做好工作,承接臺灣地區新一輪的産業轉移,成為加強兩岸經貿往來的平臺。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2007年03月12日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