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寬:兩岸同胞應共同攜手將奧運精神發揚光大
 
 
  來源:      日期:2007-03-12 14:29

 

  李敏寬,臺灣臺北人,現任臺盟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顧問。(攝影:田雲鵬)

  台灣網3月12日北京消息 日前,本網記者有幸採訪了全國政協常委、臺盟副主席李敏寬,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非常嚴厲的老人,然而在交談中,李敏寬委員和藹可親的言談讓記者逐漸拋棄了這種“偏見”。

  按李敏寬的話説,他是體育教練中的“異類”,因為他所學的專業並不是體育,他最初所從事的職業是工程技術,在研究院工作了十幾年,後來才被借去當教練。據李敏寬介紹,1976年初,他到北京市女子壘球隊正式擔任教練。1979年,他受組織委派,著手組建國家女子壘球隊,出任主教練。科研人員出身的他,對運動生理學和運動心理學有著獨到的見解,憑著多年對壘球運動的理解和經驗,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戰術訓練方法,使中國女壘從此走向世界。

  回憶起帶領國家女壘南征北戰的那段歲月,有兩件事讓李敏寬記憶猶新,他説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當時雖然兩岸關係還沒有完全改善,但是在當地的臺灣同胞卻像對待自家女兒一樣對待壘球隊的姑娘,他們經常為壘球隊員們送去親手烹制的食物,噓寒問暖。

  另一件事,是在1986年1月,在紐西蘭舉行的第六屆世錦賽。中國女壘第一次參加世錦賽,就以9比1大勝東道主、上屆世界冠軍紐西蘭隊。然而在那次比賽之外,卻有一件事令李敏寬至今談起還津津樂道,他説,當時女壘隊員們都吃不慣當地的食物,中國臺北隊的姑娘們知道了這件事後,就主動地拿來了她們的速食麵給大家吃,“臺灣的速食麵好吃啊!”李老説。隨著兩岸壘球隊員的不斷交流,隊員之間都互相以姐妹相稱,相當親密,而中國臺北隊的教練還主動登門,大家一起交流經驗。李敏寬説,雖然當時兩岸之間還存在著許多隔閡,但運動員之間的交流是沒有隔閡和障礙的。

  2000年11月,李敏寬獲得了標誌著國際體育界最高榮譽的“名人堂”證書。他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惟一一位中國人。但在李敏寬的教練生涯中,他為至今沒能率隊去家鄉臺灣訪問比賽深感遺憾。他説,寶島臺灣是他的故鄉,那裏有他的父老鄉親,李老説,為促進兩岸體育交流作出貢獻,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談到即將在明年舉行的2008北京奧運會,李敏寬説,兩岸“藕斷絲連”,這個“絲”一定不能斷,兩岸之間的聯繫一定不能斷,體育和文化是維繫兩岸交流的最好的載體,李敏寬認為奧運聖火應該走過臺灣寶島,讓臺灣同胞也一同感到驕傲,奧運會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盛事,大家應該攜起手來把奧運精神發揚光大。(田雲鵬)

進入專題:2007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