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正統:用書記錄閩臺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繫
 
 
  來源:      日期:2007-03-05 11:05

 

   

  全國政協委員、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常委會常委、福建省委副主委陳正統。攝影:李艷波)

  台灣網3月5日消息 在政協臺盟界別小組討論會上談到全國政協委員陳正統,與會委員們立刻談起他主持編寫的《閩南話漳腔辭典》,對他的工作非常讚賞,而本網記者對他的專訪,也是從這本《閩南話漳腔辭典》開始的。

  為什麼要主持編寫《閩南話漳腔辭典》,陳正統委員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因為前幾年,特別是陳水扁當臺北市長的時候,聲稱要把所謂的“臺語”當成他們所謂的“國語”,排斥普通話。其實這是很荒唐的事情,但是島內有一些不明真相、不了解大陸的人,有時候真的以為“臺語”就是國語,滿足一些極端群眾的想法。殊不知,他們所謂的“臺語”就是閩南話。閩南語是臺灣的先民,主要是從泉州、漳州移民臺灣的時候帶去的語言。

  陳正統解釋説,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説,“臺語”在學術上的界定是指廣西、雲南到緬甸、泰國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現在島內把閩南話説成“臺語”是很荒唐的。因為臺灣講的是閩南話,當時就想編輯一部辭典,證明臺灣講的所謂“臺語”就是閩南話,並且閩南話就是從閩南的漳州、泉州傳過去的。閩南話到了臺灣之後有所交匯,有些詞彙、發音和腔調有所變化。好像廈門話是由漳州和泉州話交匯而成的一樣。而臺灣的閩南話側重於漳州腔。來自漳州的他就想要編輯一本《閩南話漳腔辭典》,這樣向臺灣老百姓證實,他們講的話,哪怕是俚語,實際上都是從閩南傳過去的,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語言。

  陳正統還談到編寫這本辭典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語言的保護。因為語言在不斷的變化,而且我們在全國推廣普通話,方言也在演變,有些方言必須保護下來,是非常寶貴的東西。這本辭典就是要把已經消失或者面臨消失的語言詞彙保留下來,作為將來研究人類學文化學的參考資料。

  記者翻開這本《閩南話漳腔辭典》,發現這本書全部是用繁體字印刷。陳正統委員解釋説,之所以用繁體字印刷,是因為閩南方言有很多古字,有的要用古代的注音才能查得到,要是簡化成簡體很容易産生歧義;第二個原因是為了面對臺灣的讀者,所以這本書全部採用比較規範的繁體字印刷。

  當記者問到這本辭典的發行和讀者情況時,陳委員很高興的介紹説,這本《閩南話漳腔辭典》已經在臺灣島內上架,2月15日,這本書在漳州、廈門、福州上市,到目前已經發行了幾千本。面向的讀者主要是研究方言的和研究閩南文化的專家學者,甚至一些研究文化、人類學的專家學者也把這本書當作參考書。因為書中大量收錄了漳州一帶百年來的一些風俗習慣,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有插圖。一些傳統的東西用文字很難表述,書中就用插圖來表述,書中共選圖片100多幅。説到這裡,陳委員指著書上一幅看似椅子的插圖舉例説,這個圖顯示的工具可以讓小孩子坐在裏面,母親可以幹活。圖片顯示的工具現在已經沒有了,於是通過圖保存下來。

  記者還想要多問他一些在閩臺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工作時,陳委員謙虛的笑著,只舉了例子説,自己會努力促進兩岸有關人士的交往,臺灣有些研究建築學的學者對傳統民居很感興趣,但是臺灣的傳統民居保存不多,於是每年都帶研究生到大陸來考察,於是自己就盡最大能力為他們提供方便。(李艷波) 

  《閩南話漳腔辭典》,書中大量收錄了漳州一帶百年來的一些風俗習慣,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有插圖。(攝影:李艷波)

  相關連結:

  陳正統,全國政協委員、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常委會常委、福建省委副主委。

  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出的主要建議有:

  建議臺灣水果及農産品進入祖國大陸時水果“外檢”改為“內檢”。

  建議制定臺灣同胞權益保護法。

  建議臺灣水果及農産品進入祖國大陸市場應予全部免稅。

進入專題:2007“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