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會談印證兩岸造福於民決心 民進黨"左手打右手"

時間:2009-12-28 09: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不知不覺間,2008已至歲末。不管人們對於過去的一年有過多少興奮、遺憾和惆悵,過了這一週,都將化為心底的記憶。告別的時候,人人都想抓緊時間做些事情去釋放一種心情、印刻一種象徵、啟發一些聯想。

  告別過去  引領未來

  海協會與海基會領導人第四次商談這件引發海峽兩岸各界高度關切的事情,安排在歲末舉辦是不是一種巧合?不管是不是,在很多人看來,它其實就是帶有濃濃的“告別過去、引領未來”的意味——

  農産品檢疫檢驗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以及漁船船員勞務合作3項協議的順利簽署,雙方就明年春節期間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個限制航點各自增加88個航班一事所達成的共識,再次印證了兩岸攜手造福於民的決心,讓人們在辭別舊歲時對來年兩岸進一步擴大交流、深化合作充滿期待。

  兩會會談期間,透露出大陸有意“加碼陸客遊臺”的訊息,讓人們看到了明年島內旅遊市場將要增添的百億商機;隨陳雲林一起登臺的大陸數十家重量級企業代表和他們所帶來的投資臺灣、共同打造綠能産業的計劃,蘊藏著超過2兆台幣的巨大商機,傳遞出的則是兩岸雙向交流將在明年進入一個高峰期,對臺灣經濟的“加持作用”將充分顯現的重大利好。

  這一週印象較深的,還有島內媒體濃墨重彩報道的“陳雲林在臺灣的表現”:“對於反對我來的鄉親,絕對尊重他們的意見;對於歡迎我來的鄉親們,要説一聲謝謝你們!”處處事事不忘“代表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表達祝福”;不忘感謝臺中的熱情、友好、包容以及媒體與維安人員為兩會會談所付出的辛勞。他在離臺之際,充滿深情地留下了一句“衷心祝願臺灣的父老鄉親、我們的骨肉同胞,在新的一年裏能夠歲歲平安,人人幸福,祝願我們兩岸關係在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路愈走愈寬廣”。所有這些,是陳會長為他本人的感性、溫情、富有包容之心的訴求風格畫下的一個完美的句點,更是大陸方面對來年兩岸關係發展的一份莊嚴承諾。

  在島內目前陰冷的天氣下,能有這樣一陣暖流及時來到,對多數人而言當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看在民進黨和那些“獨派”人士眼裏,這事絕對是“藍營利好、綠營利空”,對他們而言,再想在“三合一選舉”基礎上繼續“擴大地盤”,就難奏效了。

  民進黨“左手打右手”

  但對綠營來説,胡鬧、搗蛋、攪局那是必須的。民進黨高層表態是:“不要因為單一個案,抹殺或模糊民間活動的主題和訴求。”但事實是,根本就沒有人搞得清楚他們的所謂“主題和訴求”,包括他們自己。一個最惡典型的例子就是,民進黨為了干擾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無所不用其極,但聽到“兩岸租稅協議”因故擱淺的消息時,他們不僅沒有“彈冠相慶”,反而要求馬當局追究“陸委會”、海基會的責任。

  有人曾將民進黨在過去的一年一直在採行這種“左手打右手”操弄手法的原因歸結為“後扁時代的過渡性策略”,是蔡英文出於“自我保護”目的所做出的無奈選擇,隨時都存在進行“理性調整”的可能。理由是相比深綠人群的“激進”,蔡總是在利用一切機會展示其“柔軟的形象”。

  這是不是有些過於理想化了?別忘了,在民進黨的價值體系中,選票永遠都是重於一切的。回憶一下剛剛過去的“三合一”選舉,蔡英文治下的民進黨和扁時代的民進黨在打選戰中的表現可有什麼分別?尤其是,學者出身、曾經擔任過“陸委會主委”、諳熟兩岸事務的蔡英文在黨主席的位置上坐了這麼長時間,對於“治臺”、對於兩岸關係,除了“遇事就反”,可曾提出過一件具體的政策主張?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一場接一場的選戰,她會怎麼做?當然要靠騙。具體説來就是:靠對未來兩岸間簽署的于島內經濟成長有利的各項協議“網開一面”來迷惑中間選民,靠付諸暴力的“反中打馬”抗爭活動來取悅深綠。這可不是什麼“無奈選擇”,而是有意而為的“戰略戰術”。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他們一週來杯葛兩會領導人會談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是刻意要為一年來的“為反對而反對”和“暴力抗爭”貼上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標簽、進行一次“辭舊不忘傳承”的證明嗎?

  藍綠接下來會怎麼幹?

  綠營明年將會怎麼幹,從近期動態略見端倪。上周,已經在牢裏呆了大半年的陳水扁也趕在年底來了個“語出驚人”,聲稱要在來年拉拔所有認同“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理念的人,籌組政治聯盟,讓“阿扁們”能在各地展現實力,不但要在牽制馬當局中“發揮力量”,還要幫助民進黨“將馬英九拉下臺”。 

  還是在上周,國民黨方面針對綠營近段時間愈演愈超過的“糊塗戰法”做出了全面反擊的姿態,接連拋出了兩個“五問蔡英文”的文宣,將綠營反對改善兩岸關係的所有藉口全都攤在桌面上,請他們“把事情講明白”。也許這是在“對牛彈琴”,但至少能夠讓旁觀者“看在眼裏、想在心裏”吧。(謝克)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