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解讀兩岸三協議 臺灣民眾明年可吃正宗大閘蟹

時間:2009-12-23 08:50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2月23日消息 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昨天在臺中市簽署《海峽兩岸農産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等三項協議,臺灣媒體今天對協議帶來的利好進行解讀,認為有助加強消費安全。

  互認標準 大閘蟹明秋可叩關臺灣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兩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後,臺灣民眾最快明年秋天可望吃到品質改善的大陸大閘蟹。

  兩岸昨簽署《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臺當局“經濟部次長”林聖忠下午舉行記者會表示,這項協議將涵蓋兩岸的標準、計量、檢驗、認驗證及消費品安全等五大領域的兩岸合作。

  臺當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黃來和強調,簽署這項協議後,兩岸公權力就能積極介入,建立一個資訊通報聯繫窗口,將從源頭加強管理消費品安全。他舉例,兩岸第一個消費品安全平臺的成功案例,很有可能就是大閘蟹。

  臺灣農産品出口大陸可減少“枝節”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兩會昨天簽署《海峽兩岸農産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臺當局“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最大意義是開啟農産品通關的官方查證管道,最遲三個月內協議生效。

  “協議的最大意義是讓雙邊有正式溝通管道。”陳武雄昨天重申,兩岸農産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不涉及農産品開放,原本台灣管制的大陸農産品也不會因此開放,往後農産品檢驗證明可透過官方管道查核證明文件真偽。對於臺灣農産品出口至大陸,也能減少過程中的“枝節”。

  臺灣業者雇用大陸漁工制度不變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當局“漁業署”表示,《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沒有改變目前雇用大陸漁工的制度,仍秉持“境外雇用、境外作業、過境暫置”政策,也不涉及變相開放大陸勞工。

  目前臺灣現有的五家漁工仲介公司皆由大陸指定,陳武雄表示,兩岸簽署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後,臺灣仲介業者不需再向大陸申請核準及繳交保證金。未來臺灣漁船主雇用大陸漁工,需委託臺灣仲介業者引進,大陸漁工透過雙方主管機關核準的大陸經營公司與臺灣仲介機構外派及引進。

  檢驗認證協議 瞄準“四新星”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兩岸兩會昨日簽署《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臺當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長”陳介山表示,將力推兩岸在LED、太陽能光電、平面螢幕、車載資通訊等新興産業建立共同檢測、檢驗標準。

  陳介山説,這些新興産業迄今仍沒有國際標準,兩岸各自也沒有內部的檢測、檢驗標準,一旦兩岸能就這四項産業建立共同的標準,可讓臺灣相關産業在進軍大陸市場時,取得比其他地區更有利的地位。

  他指出,臺灣日前訂出全球第一個LED路燈的檢測標準,希望能將這項標準推廣到大陸。陳介山強調,“標準代表技術水準”,這四項新興産業臺灣具備技術能力,大陸擁有廣大的市場,兩岸共同制訂這四項産業的檢測標準上具有極高的互補性。(高大林)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