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清:中華民族復興 需要兩岸同胞來共同實現(上)

時間:2009-03-11 10:28   來源:台灣網

  

 

胡有清:中華民族復興 需要兩岸同胞來共同實現(下)

 

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網友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收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海峽飛虹和台灣網視聽中國頻道聯合推出的“兩會”特別節目《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請到的嘉賓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臺聯會長、南京大學中文系的胡有清教授。胡教授你好!

 

胡有清:你好!

 

主持人:請跟我們的臺灣還有海內外的網友朋友們打聲招呼吧!

 

胡有清: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歡迎網友朋友們登陸我們的www.chinaradio.cn然後和我們互動留言。剛才説到了,胡教授他有三個身份,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人大代表,還有一個是臺聯的會長。首先,我們就想從教授的身份説起。您作為南京大學的中文系教授,想問您一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當中南京大學在兩岸交流這方面都做過哪些呢?

 

胡有清:我們學校作為大陸的一所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學,應該説在兩岸交流的當中,活動還是很多的。首先是我想在我們學校幾乎是各個院係,應該跟臺灣的不同的大學都有交流,兩岸的學者互相訪問,聯合召開會議或者説到對方那邊去參加學術會議,有的做一定時期的這種專題的研究。另外,臺灣的學生也有一些在我們學校讀書,我們這邊也有學生過去做短期的訪問,我們學校有一個管弦樂團,學生的管弦樂團還到臺灣去訪問過。

 

主持人:也就是説。南京大學和臺灣之間的交流還是很多的?

 

胡有清:我想特別是一些重點大學可能跟臺灣的交流更多,據我了解,應該説不同層級的大學和臺灣的大學之間也有不同的交流。

 

主持人:那剛才也説到了,您是中文系的教授。那相信您對於臺灣島內的文學方面的了解和東西應該也是很多的了。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東西?

 

胡有清:兩岸的文學交流,應該是起步比較早。臺灣的文學,可能大陸的讀者,應該説也是比較熟悉的,特別是前面一段的,比如説這個瓊瑤,三毛。

 

主持人:是的, 很多人都讀過她們的書。

 

胡有清:包括這個現在大陸的讀者,還閱讀很多,作者也經常來的。我們的臺灣的詩人余光中,他的一些作品。兩岸就是説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臺灣的文學作品,就開始在大陸有所介紹,應該説是交流比較早的一個領域。應該現在也還是這樣。臺灣的文學在大陸得到介紹。那麼同時,隨著兩岸交流的逐步的開展大陸的文學作品在臺灣也有很多的讀者。

 

主持人:那您覺得兩岸之間的這種文學方面的交流,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和進步能夠起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胡有清:我覺得文學是人類的精神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在這個裏面寄託了作家的思想感情,也反映表現出來一定的社會的這種生活畫面。我想通過文學的交流,應該兩岸的作者和讀者可以通過這個途徑,有一種互相了解。而且這是應該説是比較生動的形象的一種了解,感性的一種了解。它和其他方面的溝通和交流應該是互相影響,共同的起著一個推進交流的作用吧。

 

主持人:就像剛才您提到的余光中先生,他的那首《鄉愁》已經是被大家廣為傳唱了。

 

胡有清:對對對。

 

主持人:現在可能覺得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兩岸的這些民眾都會燃起一種那種對家鄉的思念的一種的感覺吧?

 

胡有清:對,余光中先生其實也是我們南京大學的校友。他年輕的時候,在南京大學的前身之一金陵大學讀過一年半,所以,他2000年訪問大陸,是他離開大陸,應該是50多年以後第一次回到南京,當時我們告訴他,這個就是南京大學,實際上也是你的母校。所以從那次以後,後來我們知道他在很多場合,包括在國際上,在香港,在其他的地方,遇到南京大學的人都説,我們也是校友啊,我是南京大學的。就是非常開心、非常自豪的感覺。去年這個10月份他自己80歲生日的時候,他選擇了在南京度過這個有意義的時候。

 

主持人:就是對南京還是很有感情的。

 

胡有清:對對對。

 

主持人:那剛才我們説了您的一個身份,大學教授這樣一個身份。那接下來就要説説您這個代表的身份了,這一次也是來參加“兩會”,作為一個人大代表相信您今天上午也是聽了溫家寶總理的這個政府工作報告了,當中我們也是注意到有一段是非常詳細的記述了有關兩岸關係的這樣一段記錄,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那麼就想聽您談一談您對於這一段話的一些理解。

 

胡有清:溫總理的這一段話對去年一年的兩岸關係的發展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同時也對今年或者説今後一段時間的兩岸關係,如何來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從政府的角度做了一個規劃性的發言。因為每一年在政府工作報告裏實際上都有一段表述。但是我們聽了以後就覺得,這段話應該比過去的分量要重一些,篇幅也應該是長了一些,講的其中的一些措施也相當具體。這個應該説對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我們讀了以後也是充滿了信心,因為整個總理的報告對於我們這個應對金融危機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家説是充滿了信心。我想我們臺灣代表團的代表和全體代表一樣聽了這個報告的這一部分,我們覺得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的發展也是充滿了信心。

 

主持人:對,事實上在您剛才説的在今年的這個報告當中,他的報告的這個比重要多了一些,然後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報告當中溫家寶總理敘述過,要逐步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還有鞏固兩岸精神紐帶,然後通過一些協商的方式使臺灣參與一些國際組織這樣一些措施。我覺得這些您覺得是不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促進作用?

 

胡有清:你可以看出來,這個地方實際上用了相當的篇幅,在談經濟方面的兩岸合作,就是説要這個也是在,我想也是在當前的這樣一個形勢之下,大陸方面希望能夠兩岸共同攜手,來應對這個金融危機,來共同發展,促進兩岸的經濟更好的發展。

 

主持人:在參加今年的“兩會”的時候您也帶來了很多自己的建議了,在這裡是不是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您都提出哪些建議了?

 

胡有清:我帶來的建議裏面有一部分是有關這個臺灣問題或者説兩岸關係的一些內容的。我想今年有一些建議還是比較具體,但是總的來説還是希望我們政府的惠臺的政策能夠更好的落實,這樣子來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有利於臺灣同胞。

比如説,我提的建議裏邊可能包括,希望能夠推動地方政府擔保,然後幫助臺資企業,在大陸的臺資企業融資的這麼一個問題,有這麼一個建議,因為在目前的金融危機的情況之下,我們政府出臺了政策,就是由這個銀行,總額是一千三百億的這樣一個貸款來提供給臺資企業,但是目前在貸款的具體操作上還存在的一些困難問題,主要是臺資企業它們的擔保有一定的困難。這樣銀行方面由於缺少擔保,所以在給他們提供貸款的時候操作上有一定難度,所以我提出的這個建議,就是根據臺商,根據我們一些有關部門的同志的意見,根據我們調研的這種了解的情況,就是希望中央有關部門能夠出臺政策,允許或者説推動臺商比較集中的城市,地方的政府通過一定的方式來為臺資企業擔保。

 

主持人:嗯,就是給臺商更多的一些實惠。

 

胡有清:因為這是目前臺商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在調研當中聽到意見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希望能夠幫助解決。

 

主持人:那還有沒有什麼其他方面的,這屬於經濟方面的。

 

胡有清:另外還有關於臺商的子女在大陸求學的問題,這個我在06年的時候提過建議,就是希望像大學的臺生一樣。因為臺商他們有一些人在大陸已經生活了很多年,他們的子女,家裏人就跟著過來在這裡住下來。然後他們的小孩就出現了要讀幼兒園、讀小學、讀中學這樣的問題。一開始,各地也是各種各樣的做法。所以我們在06年的時候就提了這個建議,就希望能夠讓他們像大陸的居民一樣,享受同樣的待遇。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是國臺辦和有關部門在推動。在去年的年初,這個已經作為一個惠臺政策了,正式宣佈了。這個延續性的建議,就是希望能夠進一步的再具體的更好的落實。

 

主持人:比如説建議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呢?

 

胡有清:這個主要是在地方層面。特別是在有些具體的學校層面。可能有的時候對政策不了解,或者有什麼想法。可能沒有能夠很好的落實,希望能夠進一步落實好這個落實。

 

有的是很具體的建議,比如説我們去年提了一個建議,就是臺胞證的問題。臺胞證它有一個號碼,因為過去的規定是5年要換一次,換一次以後這個號碼就換掉了,他用原來的號碼比如説存款、保險等就不方便了,人家就不了解是怎麼回事情就要換了。

 

根據我們的建議,現在公安部已經出臺了一個惠臺政策,就是你一個人就是一個號永遠都不變的,終身不變,叫做一人一號,終身不變。這個政策已經出臺了,已經宣佈了,從去年9月份開始施行了。

 

但是臺商們又向我們反映還有點問題。就是他比如説他前面有一個證,有一個號碼存了錢還是做了什麼事情,那麼現在他又是一個新的證,新的號碼,所以就是這一次是終身不變了,但是他已經有了一個號碼,所以希望能夠那個號碼用個什麼方式也記錄在案,所以我們這次提了希望能夠在新證上備註一下原來有一個還是有兩個號碼,那個號碼也有用。改進一下。因為可能當時大家也沒有想到這麼多,一施行了以後就有這樣的具體問題,我們已經跟有關部門接觸了,已經接觸了這個話題,他們認為這還是可行的,應該可行。

 

   

   

   

   

   相關連結

    

  點擊進入>>2009兩會特別報道

    

  點擊進入>>更多兩會視頻

    

  點擊進入>>“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節目

    

編輯:羅旭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