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清:中華民族復興 需要兩岸同胞來共同實現(下)

時間:2009-03-11 10:52   來源:台灣網

 

胡有清:中華民族復興 需要兩岸同胞來共同實現(上)

 

主持人:也就是説您提出的這些建議,慢慢的逐步的都在實施或者是進展的過程當中。

 

胡有清:應該説我們提的很多建議。有的實際上也不一定就是説是某一個人提的,可能也是經過了很多人提,但是最後總是在某一次某一年解決了。比如説臺胞證的問題,我們也有提過很多次。但是確實是去年我和另外一個代表我們聯名提的一個建議,公安部採納了。

 

比如説剛才講中小學,那實際上你們可能也知道大陸的大學臺灣的學生來就讀,以前那個學費收費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這是05年中央決定實行同等收費。這個問題確實我們那一年是我們提的,但是這個問題在前面有很多人提。不管怎麼説,提的建議能夠得到採納,我們確實也感到很高興。

 

主持人:也就是説其實這些問題是很多人都關注的一個問題。

 

胡有清:因為這個涉及到臺灣的臺商臺生還有其他的問題,我們來幫助他們反映、呼籲,然後能夠得到解決。實際上我想有很多問題也是政府想做的。

 

主持人:那也就是説其實我們臺灣代表團的這些臺籍代表們已經為我們這些臺商臺生或者是民眾就已經解決了很多的問題了。

 

胡有清:應該説在中央的惠臺政策的推出的過程當中有我們一份意見在裏面吧。

 

主持人:嗯。就是意見提出了然後才能慢慢的解決,然後最終能形成一個一個的惠臺的政策?

 

胡有清:另外,有的時候可能我們提的意見也不一定是對,也不一定具有操作性。但是我們提出以後至少是引起政府的有關部門的注意。他們有的時候可能了解的情況比我們更多,考慮的更週到,出臺的政策也更完備。

 

主持人:對。也是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這個調研或者是研究才能作出這樣的一個決策。那我們説完了您的這個代表的身份,接下來就要説説您這個會長的身份了,接下來要稱您胡會長。那我們都知道您是全國臺聯的副會長,江蘇省的會長檯聯的會長,那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江蘇省臺聯就是有關對於臺胞這方面工作的一些內容?

 

胡有清:臺聯這個組織基本的依靠力量是定居在祖國大陸的臺灣省籍的同胞。這個數量很少。全國大概有4萬人,在江蘇實際上只有1千多人,數量還是很少的。

 

主要的幹部和骨幹應該是在這一部分臺胞裏面。所以為這一部分臺胞服務,組織好開展一些活動這也是基本的。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從1987年以後,兩岸的交流逐步的開展,還有海外的,港澳的,臺胞的交流,所以臺聯很大的工作面實際上是面對著島內的臺胞,包括從島內到大陸來到江蘇來求學的臺生,經商的臺商,還有海外的臺胞。在這一方面我們也是儘量的提供一些幫助,提供一些服務。應該説臺聯是個民間團體,它和政府部門不一樣,所起的作用也有限,但是主要我們是通過一些聯誼的活動,聯絡的活動來溝通兩岸臺胞之間交流,促進兩岸交流能夠很好的開展。兩岸關係能夠和平的發展

 

主持人:那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就是説臺聯這樣的一個民間組織就是一個為臺胞服務的這樣一個部門?

 

胡有清:對,應該是這樣,我們通常都説臺聯是臺胞之家。

 

主持人:就是有什麼困難可以到我們這兒來。

 

胡有清:這些困難都不是我們能解決的,但是我們可以幫助去溝通去呼籲。包括剛才講的通過人大政協的這個渠道,也是我們工作的一個方面。比如説剛才講到的臺商遇到了融資的問題,遇到了哪怕是一個臺胞證的問題還是子女就學的問題,我們肯定都是通過臺聯的開展活動的這個過程當中了解到的,然後我們通過參政議政的這個渠道來反映這些意見,或者用其他形式反映,然後得到解決。同時我們也會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説我們全國臺聯和地方檯聯每年都組織夏令營,組織島內青年臺胞,在大陸的臺灣學生開展夏令營活動。最近從04年開始全國臺聯這個夏令營基本上是一千人以上。

 

我們是每年都組織同學參加這個北京的活動,同時在江蘇也有活動。大概我們少的時候大概五六十個人,多的也達到一百多人。

 

主持人:就是全國有一個,然後江蘇省內還有一個?

 

胡有清:對,它是作為它的分營,回到地方又是我們這個江蘇的夏令營。

 

主持人:也就是説活動還是蠻多的?

 

胡有清:活動蠻多的,另外我們也組織臺商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説這個馬上“三八節”要到了,臺灣也過“三八節”的了。所以我們組織這個臺商活動,我們現在我到北京來了,他們在南京還要在組織這個活動,我們現在是叫“兩岸姊妹情”,女臺胞的聯誼活動。這個有女臺商,還有臺商的太太家屬。也有定居在江蘇的臺籍同胞,我們準備要搞一個活動,這個是我們準備已經今年是第二年了。我們準備一年一年的這樣做下去。我們還有一個叫“江蘇臺商看江蘇”的活動。就是每年我們都組織一部分臺商到江蘇省內的某一個城市或某兩個城市去看一看,因為臺商是忙著做生意的,我們組織這個活動主要是讓他換一個地方。

 

主持人:多了解。

 

胡有清:不是在他的居住地,肯定是另外一座城市。讓他去多了解一點大陸的情況,江蘇的情況。看看這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了解一點那邊的投資環境。但是我們不是招商引資,不是要他去做生意,只是通過這個活動,讓他對當地有一個了解。

 

主持人:其實也是一個作為一個溝通兩岸的這樣一個作用?

 

胡有清:因為除了他生活在那裏經商的那個城市以外他多了解一點吧。

 

主持人:這樣才能有更多的認識。

 

胡有清:臺生我們也是這樣做。江蘇的臺生大概佔全國整個大陸的大概十分之一的樣子,大概應該是八九百人吧。

我們每年有兩次固定的活動,還有一些小的活動,固定活動一個是每年新生入學以後我們組織他們到南京以外的某一個城市,江蘇的某一個城市,用一兩天去看一看。因為在南京的活動我們有南京的臺聯,他們會安排。我們作為省裏面的臺聯安排他們到其他城市。

 

主持人:去省裏的其他城市,其實最終都是為了讓他們多了解一些大陸的風土人情一些情況?

 

胡有清:應該是通過這種活動互相了解增進友誼。

 

主持人:我們知道剛才也説了您的身份還是比較多的,教授,會長,再一個是代表,那我們就特別想知道您在自己的生活還有日常工作當中,是怎樣把自己的這種臺籍人大代表這樣一個作用發揮得很好的?

 

胡有清:我們作為代表,既是全國人大代表。他應該是代表反映我們這個各個方面的人民群眾的意願要求。但是作為臺灣省的代表,作為臺籍的代表又特別應該在對臺兩岸關係發展方面著重做一些工作。

 

主持人:那像您在工作之餘或者比如説學校的工作之外會不會去做一些有關臺灣、臺胞方面的一些調研或者其他的工作呢?

 

胡有清:要做的。

 

主持人:也會經常會去做,了解一下他們的心聲?

 

胡有清:對。

 

主持人:那這樣的工作和你平時的教授的工作會不會起衝突呢?

 

胡有清:在時間上應該是有衝突的,那就協調吧。

 

主持人:就是自己來協調是麼?那我們説08年兩岸關係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勢頭,真的是特別的好,而且有很多有利於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一些事情。 那您覺得給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情呢。

 

胡有清:我覺得應該是“三通“吧。

 

主持人:“三通”?

 

胡有清:正因為是三十年,從全國人大常委會1979年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整整三十年,然後最後能夠得以實現,這一件應該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情。

 

主持人:那您去過臺灣幾次。

 

胡有清:我去過臺灣一次。

 

主持人:是去做交流麼?

 

胡有清:做交流。

 

主持人:那給我們談談你去臺灣的印象。

 

胡有清:我覺得應該去一下,而且我想每一個大陸的老百姓都有這個願望想去看一下,因為我們通常在書本上讀到的,電影、電視上看到的。對於我們來講還有父輩老一輩口頭上説的,那些美好的東西,只有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才能真正的有一種新的體會。

 

主持人:也就是説一定要自己親身的去感受一下。

 

胡有清:我覺得是。

 

主持人:您覺的之前聽父輩、老一輩説的和您看到的一樣麼?

 

胡有清: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所以我説只有去看一看,親身的感受一下,才能這樣了解。現在條件比較好了,兩岸“三通”以後,旅遊開放大陸的遊客到臺灣去旅遊,這樣給大家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主持人:更加的方便,更加的便捷了。那您做臺聯工作已經做了這麼久了,然後也是作為一個臺籍的人大代表,能在這裡跟我們説一下,對於未來兩岸關係您有什麼願望,有什麼願景?

 

胡有清:我想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應該是越來越好吧。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好。

 

主持人:這樣的話我們真的是便利於兩岸的民眾共同發展了!

 

胡有清:我們通常所講的中華民族的復興,應該是需要通過兩岸的同胞來共同努力來實現。我們能做一份工作,既是應該的,也是自豪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胡教授,那麼也非常感謝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收聽我們的節目收看我們的節目,非常感謝胡教授。再見。

 

 

 

  相關連結

  

  點擊進入>>2009兩會特別報道

  

  點擊進入>>更多兩會視頻

  

  點擊進入>>“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節目

編輯:羅旭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