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人大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兩會與兩岸
兩會與兩岸


 

曾重郎分析兩岸關係:求同存異,邁向統一
 
 
  來源:      日期:2002-03-13 15:44

 
  “在追求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中,應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求大同存大異,則兩岸統一能早日實現。”
  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曾重郎在分析了兩岸關係的清晰脈絡後得出的結論。他進一步表示,“求大同”就是認同祖國,高舉愛國統一旗幟,求愛國的大同、兩岸統一的大同;“存大異”,就是兩岸實現和平統一後,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存社會制度的異、思想意識形態的異、生活方式的異。
  今年七十四歲的曾重郎是臺灣新竹人,一九四七年參加臺灣“二二八”起義。次年進入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係學習。一九八二年後歷任湖北省臺聯會長、湖北省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評議委員會副主席,現任臺盟中央顧問、全國臺聯副會長、湖北省臺聯會長。
  身為居住在大陸的臺灣同胞,曾重郎總夢縈國家統一,關注海峽兩岸關係走向和臺灣社情民生,僅在本屆全國政協中,他就多次提出有關促進兩岸統一的提案,並代表臺盟中央、全國臺聯作大會發言。
  曾重郎說,自臺灣政局發生很大變化以來,很多人認為兩岸關係存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焦慮其未來發展趨勢,甚至擔心兩岸能否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是冷靜觀察,可以發現把握和預見兩岸關係的四個“三”脈絡清晰:
  ——三個沒有變。其一、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沒有變。既要看到兩岸關係穩步發展,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也要看到島內始終存在一股分裂勢力,與國際上的反華勢力相勾結;其二、臺灣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沒有變;其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對臺八項主張沒有變,這是大陸方面為追求國家完全統一,謀求兩岸民眾最大福祉的極大誠意。
  ——三個突出。曾重郎說,做臺灣人民工作,尤其是做好臺灣本土人士的工作,爭取民心,是在當前兩岸關係下的一項突出工作。為此,以經濟為基礎、文化為紐帶的兩岸全方位、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問題亦顯突出,有待突破。同時,為了確保兩岸能實現和平統一,大陸方面還有一項突出工作,即文武兼備,兩手都要硬,目的是阻止“臺獨”、外國侵佔和統一被長期拖延。
  ——“一、二、三”原則要堅持。“一”是一個中國原則,這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和關鍵。二是兩岸談判是和平統一的重要步驟。三是指直接“三”通,則是兩岸人民共有的迫切願望。
  ——三個區別。曾重郎說,今年一月二十四日,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紀念江澤民對臺八項主張座談會上提出了三個區別,簡單而言就是臺灣本土化與“臺獨”的區別;民進黨普通黨員與少數頑固“臺獨”分子要區別開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兩岸的經濟交流合作與政治分歧區別,不以政治分歧幹擾兩岸經濟交流。
  曾重郎說,這四個“三”環環相扣,互相促進。按此理想發展,則兩岸和平統一前景一片光明。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