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人大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兩會與兩岸
兩會與兩岸


 

“我們非常滿意”——臺灣代表委員參觀臺灣廳
 
 
  來源:      日期:2002-03-12 09:20

    今晚,人民大會堂臺灣廳燈火輝煌。六時四十分,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在內的近五十位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約來到這里參觀。他們都說,臺灣廳亮了,端莊雅麗,細膩華美,明快大方,感到“非常滿意”。
  本月八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這里與全國人大臺灣團共同議政話統一,是新裝修後的臺灣廳首次正式活動。
  由于當時現場討論氣氛熱烈,許多代表未能仔細參觀、品味,但總體印象就已很滿意。而全國政協臺盟、臺聯界委員今天則是首睹它的秀貌。
  臺灣廳總建築面積約六百六十平方米,由接見大廳、休息廳、臥室、書房、盥洗室和工作間六部分組成,其室內裝修繼承傳統閩臺建築文脈,呈現中國典型南派風格,通過藝術形式表達出臺灣省與祖國的文化、地理、民風民俗的歷史淵源關係,既升華了臺灣廳的中華民族性,又賦予濃鬱的地方風韻。
  大廳天花吊頂採用最具閩臺特色的香樟木空雕垂花吊柱,形似蝶狀的彩繪吊片圍合中央直徑四點一米的水晶光纖吊燈,似飛舞在空中的“蝶戀花”。大廳西牆面布以相間的弧面磨光的長條白大理石和垂直燈槽,正牆面主題畫為八點五米乘四點八五米的“晨光下的日月潭”工藝磨漆畫,與其正對的東牆面是白大理石和木紋石構築形似“中”字的圖案,串串香樟木雕花朵從“中”字光芒四射。東牆兩側壁龕內陳設鄭成功和媽祖脫胎漆塑像,外形採自廈門鼓浪嶼和湄洲島媽祖本廟。地上是手織駝色全毛地毯,中間花紋是臺灣名花蝴蝶蘭誇張變形成的中心和花邊,四角係上“中國結”飄穗。大廳北南兩座屏風的兩面,依次是《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領土》書法、“根”裝飾畫、“淡水白鷺”和“銀裝玉山”磨漆畫。
  休息廳的正面是由一塊近三米見方的未經人工雕琢的百年荔枝樹根構成的“中華根”,兩側是中國“如意結”水晶壁燈。
  去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臺灣團全部十三位代表共同提出重新裝修臺灣廳的建議。去年九月十八日開工,今年一月三十日裝修完畢。這次裝修廣泛徵求了臺胞意見,反復論證了設計方案,國家領導人也給予了高度關注,錢其琛副總理就多次調閱了有關資料,期間福建省和中央有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僅福建省就資助了六百萬元人民幣。
  代表、委員們一邊參觀,一邊互相交換意見,露出滿意的表情。
  范增勝代表說,現在的臺灣廳讓人更感親切。如果來自島內的同胞有機會到此參觀,都會感到自豪。
  曾重郎委員說,新裝修後亮堂的臺灣廳讓他聯想到,臺灣歷史上的悲情一掃而光,祖國實現完全統一的前景一片光明。
  據悉,臺灣廳自人民大會堂一九五九年建成時即有。後周恩來總理認為原來的臺灣廳太小,于一九七三年調到了現在的位置。此前,臺灣廳還曾于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九四年進行過兩次大裝修。
  臺盟中央名譽主席蔡子民委員觸景生情對記者說,“周總理臨終時念念不忘兩岸統一,逝世後按照其遺囑骨灰遍撒祖國大地的前夜,他的骨灰盒就安放在臺灣廳休息室中間的這個位置。”
  八十二歲的蔡子民用手指出當時的位置,聲音有些哽咽。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