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人民大會堂3月9日訊 記者毛宇峰、詹新慧、方緒曉、楊菲報道:今天下午,在政協九屆五次會議舉行的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石靜如委員代表代表臺盟中央、全國臺聯作大會發言。她發言的題目是《海峽兩岸加入WTO後的農業合作問題》,發言內容如下:
我受臺盟中央和全國臺聯委托,就兩岸加入WTO後的農業合作問題發言。
不久前,錢其琛副總理在紀念江澤民主席《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發表七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雙方都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將接受相當程度的挑戰,面對共同的機遇與挑戰,兩岸同胞理應甘苦共嘗,相互扶持”。說出了兩岸民眾的共同心聲。
加入WTO後,在兩岸各行業中,農業受到的衝擊較大。兩岸在農業方面已經有較好的合作基礎。據祖國大陸有關方面統計,截至2000年底,臺商到祖國大陸進行農業投資項目累計達3551件,投資金額為18.8億美元,未來兩岸農業合作應該成為兩岸經貿交流的重點,繼續加強農業科研、農經、農業教學方面的合作,改善投資環境,擴大領域,提高層次,提高成效。兩岸農業合作有廣闊的前景,應當成為入世後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范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消除各種疑慮和誤解。這是執行“更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方針、廣泛團結臺灣同胞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加入WTO後兩岸農業都將面臨較大的挑戰
首先,在臺灣農產品出口祖國大陸方面,由于臺灣農產品加工品成本相對較高,對祖國大陸的出口會因為其他國家的進入而受到嚴重挑戰。
其次,在祖國大陸農產品出口臺灣方面,按照WTO的規則,臺灣必須開放對祖國大陸農產品的進口管制,兩岸農產品將改用直接貿易的方式。更多的祖國大陸農產品進入臺灣,對臺灣農產品市場可能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對于農產品生產集中的區域,還可能連帶影響到一些農民的生計問題。
再次,祖國大陸市場的逐步開放和農業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勢必會吸引更多的臺商到祖國大陸進行農業投資。這對臺灣經濟總體上是有利的,但必須面對一些人所擔心的島內農業產業的“空洞化”問題。
第四,對祖國大陸農業的衝擊。加入WTO後,祖國大陸要在10年內平均削減24%的關稅,農業生產成本也將逐步上升,加之按照承諾,加入WTO後邀步降低非關稅手段的管理力度,祖國大陸農業將面臨嚴峻的局面。
二、加入WTO為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由于兩岸農業產業結構與產品特性有較大的互補性,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空間,發展兩岸農業合作,可以有效地應對加入WTO後面臨的嚴重挑戰。
臺灣在農業經營上具有豐富的市場經濟經驗,農民專業素質相對較高,農產品加工、運銷能力強,具有技術與資金雙重優勢。但由于勞動力工時短、工資高,導致農產品價格偏高,不利于競爭。加入WTO後,臺灣農業為了順利進行產業升級,勢必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一部分勞動密集型農業生產轉移到島外,從而重點發展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農業。而祖國大陸農業在科技水平、優化結構和營銷水平方面都需要提高。如果將臺灣的資金、技術與祖國大陸土地、勞動力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一方面兩岸可以在有限的過渡期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最終形成互惠互利、互補雙贏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兩岸農業競爭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同時,由于兩岸農產品的互補性與需求差異性,加入WTO將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的交流與擴展。
三、關心臺灣農民切身利益,大力加強兩岸農業合作
臺灣農業的產業地區集中度高。目前,臺灣農業總就業人口71.7萬人,其中南部7個縣市為33.6萬人,佔臺灣農業總就業人數的46.8%,因此,祖國大陸應當特別關心臺灣南部民眾的切身利益。在兩岸農業合作中,應注意將加入WTO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點。
對于加強兩岸農業合作,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盡快制訂總體規劃,建立“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中心”,全面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管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工作。就建立兩岸農業合作機制問題,應廣泛聽取兩岸農業、農村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使制訂的規劃和建立的機制能夠確保臺灣農民從中受益。
其次,建設好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從1997年以來,已有一大批臺灣農業企業到試驗區落戶。其中有許多是到祖國大陸另謀發展的臺灣農民,他們通過長期在祖國大陸的生產經營,拉近了兩岸農民的距離。自身得到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兩岸加入WTO後,這些試驗區作為臺商、臺灣農民投資較多的特殊區域,更需要做好服務工作。要做好試驗區內的軟環境建設,營造工作、生活、經營的“親商”環境,增強吸引力。同時,要以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提高試驗區內企業的科技含量。要重點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對當地經濟拉動作用較大的加工企業,在稅收、土地政策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優先發展,促進產品出口,提高國際競爭力,使臺商能夠在經營過程中實現利在大陸。
再次,加強與臺灣農民團體(如農會、農民聯盟、農民產銷班等)的聯係,廣泛深入地與臺灣農民接觸,加強與臺灣農民的溝通聯係。目前兩岸農業交流在學術層面較多,而廣大的臺灣農民對大陸了解還遠遠不夠,今後應加強對考察、交流項目的支持和指導,使交流合作面更為廣泛。
第四,完善臺灣農民和臺商農業投資的軟硬環境,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認真研究世貿組織對于農業的相關規則,出臺《鼓勵和保護臺商農業投資條例》等相關法規。
面對加入WTO後的機遇與挑戰,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同時,又是臺灣經濟早日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我們堅信加入WTO後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深入開展和人員往來的日益頻繁,必將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兩岸人民“甘苦共嘗,相互扶持”,凝聚中華兒女的偉大力量,共同譜寫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