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人民大會堂3月9日訊 記者毛宇峰、詹新慧、方緒曉、楊菲報道:今天下午,在政協九屆五次會議舉行的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李永海委員代表全國總工會作大會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關于擴大城鎮勞動就業問題的建議》,發言內容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就業取得很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下崗失業人員數量大。2000年與1996年相比,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凈減員4655萬人,同期的機關事業單位、三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戶創造凈就業崗位1240萬個,扣除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積量為3000萬人左右。二是城鎮新生勞動力增量大。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為700萬至800萬人,且勞動力供給進入峰期。三是公有制單位冗員量大。今後幾年,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將有2500萬左右的冗員釋放社會。四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量大。我國現有1.2億至1.5億農村剩余勞動力亟待轉移,相當數量將繼續涌向城鎮。五是國民經濟增量對就業的拉動效應降低。由于資本和技術密集程度的提高,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力減弱,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降低,1998年至2001年,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分別為50%、42%、35.4%和30.6%。六是勞動就業市場需求結構性失衡。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在產業結構、人才結構、地區結構等方面的結構性就業需求失衡問題將進一步顯現出來。
為切實做好勞動就業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必須充分認識勞動就業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業權是法律賦予勞動者最基本的權利,是全國各族職工實現為國家經濟發展作貢獻,不斷提高自身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徑。沒有就業崗位,勞動者不僅失去了最基本的權利,而且也喪失了維係生存的根本經濟來源。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他們為國家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自覺承受了改革的巨大壓力,是企業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擔者。解決好他們的再就業和基本生活保障問題,一是我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從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別是勞動力長期供大于求的實際出發,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與社會承受程度相適應,堅持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勞動就業並重、並舉、並進,堅持企業既講經濟效益又講社會責任,堅持既要“減員增效”又要“轉崗增效”。
第二,必須把擴放就業作為各級政府施政綱要的一個重點。擴大就業、減少失業、完善保障是各級政府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管理職能,必須遵循,“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將其作為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切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認真付諸實施;既要有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新增就業崗位的指標與措施,又要有完善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的指標與措施,並以實施的效果作為檢驗和考核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標準。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社區管理和家庭服務業、教育業、各種信息咨詢業等。要努力開辟各產業行業的就業空間,催生新興行業就業,節制一般企業裁員,對有發展前途、有市場需求的行業、企業和產品,國家要給予特殊的政策扶持,鼓勵、幫助其穩定和擴大用人崗位。要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就業和非正規就業,積極扶持和鼓勵興辦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合夥經濟、股份制經濟就業。要在發展智力、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同時,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特別是投資少、見效快、能吸納各種素質勞動者就業的中小企業,對其實行更加積極的帶動就業政策。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開發性就業和向城鎮有序流動。
第三,必須加快《促進就業法》的立法進程。要以法律形式規范政府和社會的促進就業行為。要確立積極的就業方針,堅持以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前提,實行政府指導就業、中介組織介紹就業、自願結合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平等就業體制、機制與環境。要依法規范企事業單位的用工行為,堅決反對勞動用工中的性別歧視,堅決制止隨意裁員和非法使用童工、未成年工。要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減少失業、完善保障相協調,不斷推進我國勞動就業的市場化、法制化。與此同時,要建立全國性失業預警機制,防止虛假的低失業率現象發生。
第四,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要繼續出臺並切實落實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如支持下崗職工自謀職業、集體創業和開展生產自救等各種稅費減免政策,對積極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中小企業實行信貸優惠政策等。要積極開展以“保生活、促就業、接保險”為主要內容的再就業援助活動,使出“中心”但再就業有困難的下崗職工切實得到再就業的政策援助、信息和崗位援助、技能培訓援助、社會保險關係接續援助。基本生活保障援助和對困難職工群體的特殊援助等。建議國務院成立城鎮扶貧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加強對扶貧解困工作的領導,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扶貧解困的主渠道,把再就業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加強環境保護等工作結合起來。要組織和動員全社會參與實施“送溫暖工程”,建立下崗職工再就業基金,以社區、街道為依托組織下崗職工再就業,努力實現再就業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
第五,必須建立完善就業和再就業服務體係。要培育和規范勞務中介組織,將就業和再就業服務機構向街道、社區和鄉鎮延伸。要推動勞動力資源信息的網絡化,市場管理服務的專業化,努力形成統一、高效、規范的勞動力市場管理服務體係。各級政府應拿出必要的資金,建立公益性再就業培訓係統,讓下崗失業人員及時得到免費培訓,獲得重新就業的技能。要把對企業的外部監督和企業的內部監督更好地結合起來,大力加強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工作,防止企業領導人獨斷專行、決策失誤和企業內部管理不善,經營管理者職務犯罪等造成企業虧損破產的惡果,最終轉嫁為職工下崗失業問題的發生。
擴大就業、減少失業、完善保障,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大局,是各級領導幹部真正“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最緊迫最實際的行動,更是廣大職工和全社會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大事。因此,務必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
|